隐蔽文化对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kou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大多数探究跨文化交际失误原因的论文对失误原因甚少解释,本文将会引入一个新的侧面—隐蔽文化对其进行阐释。根据国外国内学者所作研究,作者将尝试性地界定隐蔽文化的范围,即文化模式。其为文化的深层结构,处于文化最底层,不易为人们发现。作者选取克拉克洪和施特德贝克、霍夫斯泰德和霍尔对文化模式所作的分类,更具体将行为取向、个人/集体主义及高低语境文化用实证研究法进行了一一探讨。本文就提高学生对隐蔽文化的意识方面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一是在行为取向、个人/集体主义及高低语境文化方面人们能发现目的文化所含的隐蔽文化吗?二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没能发现隐蔽文化的后果是什么?三是隐蔽文化有无可能被揭示出来?针对以上问题,作者对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研究生同学进行深入调查。鉴于隐蔽文化这一概念不被广泛学生知晓,作者将进行两次研究。具体来讲,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初步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学生对某些跨文化交际现象的看法,看其对公开文化及隐蔽文化是否能区别开来且在交际中能首先发现隐蔽文化。其次对那些有不具备良好隐蔽文化意识的学生进行逐个访谈,看他们对其中问题的具体见解,并提出隐蔽文化相对于公开文化是否就是表示信仰、观念、价值观、社会规约等文化模式;隐蔽文化是否难以发现及原因等问题。调查集中于跨文化交际中对行为取向、个人/集体主义及高低语境文化这三种维度的意识,以及对不了解隐蔽文化知识的跨文化交际的结果进行预测,以此确定隐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提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对隐蔽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意识,进而勾勒出对此新的研究议题。
其他文献
进入9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智利奉行多元化、务实、开放的外交政策,一方面不断加强和巩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外交往来,另一方面不断开发和拓展与东亚国家的经济外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和维拉·凯瑟(Willa Cather,1873-1947)两人以他们独特的创作观念和手法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两位作家有感于周遭世界
随着跨国人口迁徙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度的不断加深,移民问题已经成为新世纪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在西班牙,外来移民潮的涌入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但是这一浪潮的发展持续而
文学翻译是文化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媒介,它并不是两种语言形式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源于文化差异性和译者主体性而产生的文化误读就是文化交流中矛盾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