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学龄儿童的数学认知功能进行探讨,并通过认知矫正训练改善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的方法。 研究对象: 7-12岁学龄期儿童,其中包含:正常儿童,数学学习障碍儿童。 方法: 1、7-12岁正常儿童119名按年龄共分6组,进行计算判断ERP任务,采用20以内加法、减法和乘法计算模块进行刺激,采用BESA软件对ERP成分进行提取处理,对N2波幅与面积以及N2双峰波形态的比较分析。 2、本市普通小学(2-5年级)儿童并存在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共72名,对其中35名进行入组训练,另35名不参与训练作为对照组。对入组的数学学习障碍儿童进行一个周期(40次)的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训练主要包括三大模块: 记忆注意训练、反应速度训练和执行决策训练。被试者均在训练前后各1周内完成计算机成套认知评估及瑞文标准推理测试。对照组儿童也与实验组儿童进行同期的认知评估与瑞文标准推理测试。采用前后自身对照配对设计。记录各自分值,比较自身前后的变化。 结果 一、 ① N2波幅(μ v)与面积(μ v.ms): 6个不同的年龄组内发现错误答案N2波幅均大于正确答案:7岁(16.5±2.4;12.0±2.6),8岁(7.5±2.95;11.3±2.25),9岁(26.7±5.4;20.3±4.96),10岁(23.4±4.74;18.7±3.59),11岁(16.2±2.28;11.8±2.42),12岁(14.8±2.73;10.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每组组间比较发现9-10岁组两种答案判断N2波幅与其它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内错误答案的N2波面积均大于正确答案的N2波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组间比较中9-10岁组两种答案判断N2波面积与其它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 N2双峰波的形态变化:随年龄增长,N2后峰错误答案降低,正确答案升高。 二、数学学习障碍学龄期儿童在进行认知矫正训练前后的认知比较:计算机数字、图形学习能力评估: ①数字顺序连线训练组(54.41±14.53;47.11±12.13;P=0.00);对照组(52.31±11.34;51.14±11.03;P=0.29)。训练组逆向数字记忆训练组(6.05±1.79;6.73±1.28 ;P=0.02);对照组(6.65±1.23;6.73±1.28;P=0.32)。图形快速判断训练组(531.92±76.25;557.78±85.67;P= 0.04);对照组(545.78±71.21;529.55±79.31;P=0.35)。 ② 瑞文标准推理评分:认知训练组:b、c、e系列和总得分在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瑞文多个系列得分和总得分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 ERP发现 N2波波幅、面积随年龄呈倒U形,这与脑活动度和神经突触发育的广度有关,N2波随变化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熟;大脑处理冲突信息与非冲突信息时的神经机制不同;数学认知发展是非线性的过程,而9岁是发育关键期; ② 数字与图形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认知矫正中图形模块的训练通过强化其对视觉通路的刺激,使视觉记忆的贮存能力提高,进而提升了大脑对图形的加工效率、逻辑能力及判断决策力。而数字强化训练提升大脑对数字的敏感性、逆向短时记忆力,使解决数字任务从复述策略转变成程序性记忆,而这在增加难度的数学任务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研究还发现训练前后瑞文推理不同系列间的得分存在相关性,尤其在解决图形排列、位置以及形状等任务方面,能力得以提高。而且相关性分析也发现瑞文评分与认知矫正训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