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链中的一环:“五四”运动中的《东方杂志》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思想启蒙的时期,各种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以报刊为载体,争相发言,由此引发了数场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论战。《东方杂志》和《新青年》关于东西方文化的讨论便是其中之一。《东方杂志》是解放前办刊历史最长的一份杂志,因为这场论战而被认为是“保守的”的反动势力。本论文借用柯林斯的知识分子社区和互动仪式理论来分析这一时期的《东方杂志》。以此来剖析杂志在五四运动中起到的不同于《新青年》的启蒙作用。本文认为,《东方杂志》借助围绕着商务印书馆形成的知识分子社区提供了一个思想互动的平台,是当时的启蒙和知识创新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他文献
“公共新闻”是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新闻理论,新闻媒体也在近十年来为此做出一系列探索性新闻实践。近年来,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公共新闻”被
谣言是一种亘古存在的社会现象,人际传播这一人类最古老的传播方式出现伊始,谣言作为人际传播具体形态之一种也就出现了。我国先秦时代的著作《吕氏春秋·察传》中这样描述谣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国民的三分之二以上,据2006 年两会上公布的最新数字,我国农民人口有9 亿之多。农村面积远远超过城镇面积,农业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农业、农民、农
自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首次对“中国梦”这一概念进行阐释以来,“中国梦”逐渐成为街头巷议的热词。人民网作为主流媒体,为其鼓与呼是其使命与担当。本文立
网络时代的社会舆论的形成有着新的特点,而网络舆论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随着我国网民人数的急剧增长,研究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其引导,使其健康合理地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
期刊
作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纪录片无疑在大众传播手段中占据重要位置,而涉及国家形象的纪录片因其肩负的特殊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化解文化壁垒的跨文化传播当中。由于其对国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