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Erbα在颞叶癫痫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抗癫痫靶点初探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X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全球约1%的人口受到癫痫这一大类反复、无规律且刻板发作的严重大脑疾患的影响。目前有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切除或姑息性手术、神经调控以及饮食调节等多种治疗方法,但想要达到各型癫痫发作的完全控制仍然任务艰巨。作为成人局灶性癫痫中最严重和最常见的类型,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药物难治性癫痫(Drug-resistant epilepsy)的代表之一。尽管来自临床的经验表明,采取例如前颞叶切除术,伴或不伴杏仁核-海马切除术等手术方案对药物难治性TLE患者的治疗效果尚可;但遗憾的是,患者手术率却不那么乐观,而且术后也伴随长期用药、并发症和后遗症等众多问题。在长达数年数十年的病程中,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都面临相当大的负担。因此,迫切需要深入剖析癫痫的发病机理,建立更有效的防治策略。TLE的一个典型特征是致痫灶伴有神经元退行性变和死亡以及脑部炎症。一方面,癫痫发作致使神经炎症反应,神经炎症提升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而又促进癫痫的发生;另一方面,癫痫发作可引起脑部损伤,涉及到神经元凋亡和丢失又与癫痫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这几者相互加剧、恶性循环,是TLE难治性所在的重要原因之一。Rev-Erbα[也称为NR1D1(核受体亚家族1,D组,成员1)]是一种转录调控抑制性成员,是生物钟节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研究证明Rev-Erbα参与调节神经炎症和决定神经元的命运。例如,通过基因和药物手段干预Rev-Erbα后可使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发生变化,影响一系列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另外,在帕金森等疾病中也初步揭示了Rev-Erbα介导神经元凋亡的关键作用。这些强烈提示Rev-Erbα极可能在癫痫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本课题研究Rev-Erbα在TLE致痫区的表达和细胞分布,并进一步探讨Rev-Erbα蛋白水平与TLE患者临床变量的相关性。我们还分析了Rev-Erbα的特异性激动剂SR9009治疗匹鲁卡品TLE小鼠模型的效用。方法: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标记等方法研究Rev-Erbα在TLE患者和匹鲁卡品急慢性TLE小鼠模型致痫组织中的表达。分析Rev-Erbα蛋白水平与3种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接下来,通过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标记染色和TUNEL凋亡染色评估SR9009对癫痫持续状态(SE)后7 d小鼠海马神经炎症、神经元凋亡和神经元丢失的影响。采用视频脑电图(VEEG)记录、全细胞膜片钳和行为学研究方法观察SR9009对匹鲁卡品TLE小鼠模型的影响。结果:1.TLE患者颞叶新皮质致痫组织Rev-Erbα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TLE患者颞叶新皮质标本的Rev-Erbα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01)。2.Rev-Erbα蛋白水平与TLE临床变量的相关性Rev-Erbα蛋白水平与术前癫痫发作频率呈负相关(Spearman:r=-0.5523,p=0.0077)。Rev-Erbα蛋白水平与手术年龄(r=-0.09785,p=0.6649)、癫痫病程(r=-0.03336,p=0.8829)无明显相关性。3.Rev-Erbα蛋白在正常人和TLE患者中的分布及比较在对照组中,Rev-Erbα在灰质(GM)内的神经元和白质(WM)内的胶质细胞中显示中度到强度的免疫着色。在TLE患者组,Rev-Erbα在相应区域显示弱免疫着色。通过平均光密度统计分析得出,与对照组相比,TLE组GM和WM中Rev-Erbα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免疫荧光双标记实验证实Rev-Erbα与神经元标志物Neu N、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以及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共定位。4.匹鲁卡品急慢性TLE小鼠模型中Rev-Erbα蛋白水平的时间分布匹鲁卡品诱导SE后早期和慢性期,小鼠海马和颞叶新皮质中Rev-Erbα的表达降低(p<0.001或p<0.05)。正常海马Rev-Erbα表达呈24 h节律性振荡,但SE后早期节律性受到干扰,慢性期癫痫小鼠仍存在这种紊乱。5.连续7 d应用SR9009激活Rev-Erbα可抑制SE后海马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SR9009连续应用7 d可显著降低SE后海马中NLRP3炎性体相关蛋白(NLRP3、ASC和Caspase1)和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IL-6和TNF-α)的表达(SR9009处理匹鲁卡品组v.s.溶媒处理匹鲁卡品组;p<0.001或p<0.05)。6.连续7 d应用SR9009可减轻SE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小胶质细胞增生SR9009连续治疗7 d可显著减少SE后海马CA1和CA3区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p<0.001);而且SR9009能明显降低SE后海马GFAP和Iba1蛋白水平(SR9009处理匹鲁卡品组v.s.溶媒处理匹鲁卡品组;p<0.001或p<0.05)。7.连续7 d应用SR9009可缓解SE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和丢失SR9009连续处理7 d可降低SE后海马CA1和CA3区域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量(p<0.001);SR9009能明显降低SE后海马凋亡标记物Cleaved-caspase3的蛋白水平(p<0.001);而且SR9009可挽救SE后海马CA1和CA3区域Neu N阳性神经元数目(SR9009处理匹鲁卡品组v.s.溶媒处理匹鲁卡品组;p<0.001或p<0.05)。8.长期(9 w)应用SR9009减弱TLE小鼠癫痫活动和痫样脑电发放通过记录各组小鼠海马CA1区的脑电发现,SR9009处理匹鲁卡品组小鼠的第一次脑电图(10.31±2.615 v.s.7.038±1.741 d;p<0.01)和电临床自发性发作(17.46±1.963 v.s.14.36±2.404 d;p<0.05)的潜伏期明显长于溶媒处理匹鲁卡品组小鼠。在SE后第9 w(慢性期),SR9009处理匹鲁卡品组小鼠的脑电图(10.5±3.017 v.s.16.92±4.337次;p<0.01)和电临床自发性发作(5.5±1.732 v.s.9±2次;p<0.01)数量以及脑电发放的振幅(286.5±47.26 v.s.457.2±117.2;p<0.05)和频率(2.167±0.7528 v.s.3.5±1.269;p<0.05)都显著少于溶媒处理匹鲁卡品组小鼠。9.长期应用SR9009降低TLE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在CA1锥体神经元中,和溶媒处理匹鲁卡品组小鼠相比,SR9009处理匹鲁卡品组小鼠m EPSCs的振幅(26.07±4.026 v.s.21.47±3.067 p A;p<0.01)和频率(2.7±0.4192 v.s.2.187±0.4926 Hz;p<0.05)显著降低,其事件间隔和振幅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向右移;另外,二组mIPSCs的频率和振幅无差异,事件间隔和振幅累积分布相似(p>0.05)。10.长期应用SR9009改善TLE小鼠社交互动行为通过社会互动实验得出,溶媒处理匹鲁卡品组小鼠在嗅闻和追逐次数以及总的交流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溶媒处理对照组和SR9009处理对照组;p<0.05,p<0.01或p<0.001),提示其存在一定程度社交互动障碍。SR9009处理匹鲁卡品组小鼠在嗅闻次数和总的交流时间上均显著多于溶媒处理匹鲁卡品组小鼠(p<0.05),提示SR9009可在某种程度改善TLE小鼠的社交行为。蔗糖偏好试验测评抑郁样行为未得到阳性结果。结论:上述一系列结果表明致痫区Rev-Erbα的表达减少参与了TLE的致痫过程;激活Rev-Erbα则具有抗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保护作用,进一步减少异常兴奋性放电和传导,从而缓解匹鲁卡品TLE小鼠模型的癫痫发作情况和行为学异常。因此,通过未来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探索,Rev-Erbα有望成为抗癫痫的新靶标。
其他文献
背景胃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给我国卫生、经济系统造成了极大负担,胃癌治疗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腹腔镜手术自1994年由Kitano首次应用于胃癌以来,由于其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手术切口更加美观等优势在胃癌中得到了广泛开展,胃癌的外科治疗逐步进入了微创治疗的新时代。腹腔镜进行I期胃癌远端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已经通过日本的JCOG0703和JCOG0912以及韩国的KLASS-01
研究背景:据Lancet发布的《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道,脑卒中是全世界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致死的第二高发疾病,出血性卒中在所有卒中类型中致死致残率最高,发病率占卒中类型的10-15%。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在我国,ICH发病率高达17-51%,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作生活压力剧增,I
弥漫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原发恶性脑肿瘤,占所有成人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的比例的75%左右,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为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一旦诊断,即使经过完全切除的手术治疗联合标准方案的放化疗,中位生存期仅为14.6个月。替莫唑胺是新发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首选化疗药(指南唯一推荐),自用于临床后疗效确切,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2.5个月),但是部分病例会出现替莫唑胺耐药。现研究发现MGMT启动子
背景与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非常常见和严重的疾病,其患病率约为120/100000,58%的患者在一年内死亡。三分之二的幸存者将面临中度甚至重度残疾。脑出血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由占位效应所致原发性损伤和血红蛋白降解产物诱导的继发性损伤共同造成的。目前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外科手术策略,促使研究人员寻找治疗ICH后继发性损伤的可能干预靶点及手
背景和目的新兴诊疗方法在肿瘤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但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其中位生存时间约为14.5~16.6个月。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如单克隆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V)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Tumor vascula
研究背景: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癌最常见的亚型,其组织学特征是细胞质内富含脂质和糖原。肾透明细胞癌其它特征包括缺氧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代谢失调,血管新生增强,肿瘤内异质性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干扰等。代谢重编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通常伴随着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色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等氨基酸代谢以及三羧酸循环的重编程。本研究旨在研究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脂质代谢异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靠前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目前的治疗手段和策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五年生存率仍然较低。癌细胞发生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明晰结直肠癌转移的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直肠癌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的过程,癌细胞需要突破基底膜的限制进入到血管并在远端定植。上皮间质转化(EMT)指的是上皮细胞在生理或者病理条件刺激下,失去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与粘附连接
背景与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包括创伤性脑出血和自发性脑出血。其中,自发性脑出血是第二大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研究发现,衰老是自发性脑出血发生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然而其在脑出血所致的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仍不清楚。衰老具有多种特征性改变,其中表观遗传学异常可在不改变基因序列下调控基因
背景:近几十年随着全球大量移民、HIV患者数量的增加及耐药菌株的传播,给全球结核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中国是全球结核病第二大国,患者数量占全球结核总数的17%,防控形势严峻。脊柱结核作为一种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骨与关节结核的最常见及最严重形式。该病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小负担,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脊柱交界区结核,是处于脊柱特殊区域的结核,其发生在脊柱应力过渡区,存在进展为脊柱
研究背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作为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常导致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肢体残疾。OA发病机制复杂,但是作为一种累及整个滑膜关节的炎性疾病已是共识,而炎症的起始及循环扩大的过程尚不清楚。近年研究表明,OA的病因有可能来自软骨下骨,始发于软骨下骨的轻微炎症,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继续引发了软骨的炎症,然后不断的形成了炎症的正反馈循环,最终导致OA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