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迪厄的社会学概念看晚清科幻小说翻译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p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必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有跨文化、跨学科的特征。翻译的生产、传播、消费和接受等一系列翻译活动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必然要求把翻译活动与社会联系起来,从社会学理论探索答案。实际上,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就已为西方翻译界用来分析对翻译产生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对科幻小说这一与之联系甚密且富有娱乐性的特殊文体兴趣越来越大。科幻翻译者将这一起源于西方的文体带入中国,使其在中国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近年来,科幻小说的翻译越来越多地受到学者的关注,但是目前对科幻小说翻译的研究还是比较少。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科幻小说翻译和社会学理论,尝试运用“场域”、“资本”和“惯习”这三个布迪厄社会理论中三个核心概念对我国晚清的科幻小说翻译进行社会学探宄。首先总结了西方和中国对科幻小说翻译的前人研究。继而描述了布迪厄以及他关键的社会学理论,并对三个核心的社会学概念以及如何将它们运用到翻译的研究中做了详细的表述。之后,具体地将这三个社会学概念运用到了晚清的科幻小说翻译的研究中,阐述了在晚清的各种场域中,译者们带着各自的资本,在自身惯习的影响下,进行斗争,不断改变自己的惯习,积累新的资本,并重新塑造所处的场域。接着,本文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在当时的场域是怎样影响鲁迅的翻译,鲁迅具有哪些资本,怎样运用这些资本在当时的场域中与其他译者进行斗争,以及鲁迅的惯习是怎样影响鲁迅对科幻小说的翻译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运用。
其他文献
词汇为语言教与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时在一语和二语习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英语心理词汇在词汇性质、词汇表征和词汇组织模式等方面都
简·奥斯汀(1775-1817)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在她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中,19世纪的道德观在这部作品中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现。但是,随着奥斯汀对道德的看重,她在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