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意识进入《肖像》文本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一部“成长小说”。它展示了主人公斯蒂芬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和自我形成过程。斯蒂芬所生活的爱尔兰遭受着大英帝国的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以及天主教教条主义的束缚。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下,爱尔兰满目疮痍、人们精神空虚,整个社会陷入瘫痪状态之中。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爱尔兰社会动荡不安,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成长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童年时期的斯蒂芬柔弱、顺从。当意识到家庭权威、宗教权威是一种异端、陌生或可恨的异己势力之后,斯蒂芬由柔顺、服从走向反叛、颠覆。最终,“自我塑造”在挑战权威的过程中逆向获得。在小说的末尾,已成长为具有“主体性”的斯蒂芬,毅然决然地选择与家庭、宗教、和爱尔兰决裂、自我放逐到能让他进行自由创作的欧洲大陆。正如小说题目所暗示的一样,《肖像》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真实写照,同时它也是二十世纪初爱尔兰社会的真实写照,爱尔兰历史隐含在小说文本之中。 由于《肖像》中所体现出的历史与文本的“互文性”,《肖像》对新历史主义提出的命题“历史中的文本”或“文本中的历史”提供了很好的解释。新历史主义奠基人格林布拉特借用经济术语“流通”一词来描述这两种话语彼此转移的现象,他认为文学文本和社会文本相互流通,现在和过去相互流通。由于这两种双向流通,乔伊斯的《肖像》使读者有机会一窥二十世纪初爱尔兰社会。 在创作《肖像》时,乔伊斯的“历史意识”进入了小说文本。 除了借助于历史与文本的“互文性”,真实地再现二十世纪初爱尔兰人生存状态和爱尔兰民族的现状与命运外,乔伊斯还采用了“客观性”的写作技巧,
其他文献
在20世纪70年代,文化转向的出现使大批学者开始关注文化翻译的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逐渐开始频繁起来,文化融合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变得势不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著名的现代剧作家,他的戏剧作品揭示了现代人们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再现了美国二十世纪的生活与精神。他为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戏剧能进入世界戏剧的主流发挥
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个性化教学日益受到关注,在学习者,学习时间和教学过程这三个决定学习效果的变量中,学习者的个人特征是首要变量,个性化教学的出发点是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红字》是他的代表作,以其主题深邃、思想丰富、写作手法独特而标志着美国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霍桑是
约翰·济慈(1795 — 1821)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留给了读者巨大的诗歌财富。从济慈生活的时代一直到当今,尽管评论家们对他和他的诗作评论不一,然而他作品中的美学思想与他
随着语言学研究从结构主义逐渐过渡到功能主义,语用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语际语用学的出现,研究的焦点从只关注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转变为全面的交际能力。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构
本文简介及第一章以分析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文化符号作用为主。 第二章详细剖析了小说成文的背景。 第三章作为本文的主体,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性爱场景整体结构以及相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