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以其不可比拟的历史性、社会性、不可复制性占据了旅游资源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我们对文化遗产资源的认识都是从客观属性特征、分类等角度探讨分析问题的,鲜有从经济或货币化的角度分析评估的,因为在环境经济学中把商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产品,通过市场交易价格来反映其价值;另一类是非市场产品,缺乏正常的市场交易环境,故其价值难以从市场的价格中得到反映。文化遗产的形成是当时历史时期的产物,不能从当时的市场交易中获取其价值,也不能从现在的市场估计其价值,其作为全民财富,符合非市场产品的特征,所以说如何正确的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有着现实意义。但是不能说无法从市场交易中反映文化遗产的价值,文化遗产就没有价值或者价值很低。从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观赏、科考等利用角度来看,它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求,具有价值的,也就是说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也是对文化遗产的活化。文章在界定了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后,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从什么是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入手,层层递进,参考了环境经济学、文化遗产经济学中的理论和方法,根据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殊性,以环境经济学为基础,论证了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符合“舒适型资源的经济价值”这一理论,结合环境经济学中资源价值评估的体系一一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评估体系,构建了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体系,一方面拓展了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范围,将限于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拓展了人文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对原有的评估体系内容进行了改进,论证了旅游资源品牌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剔除了原有的生态服务价值,品牌价值评估替代了原有的生态服务价值。文章的重点放在了对评估方法的改进上。旅行成本法(TCM)和条件评价法(CVM)是研究非市场社会公共品环境资源货币化经济价值的两个非常重要方法,最大品牌权益法是评估品牌价值常用的方法,系统的介绍研究方法的原理、步骤、公式,通过总结的理论与模型去分析评估方法的适宜模型。对评估方法的改进主要体现在:(1)TCM方法应用旅行时间成本、多目的费用分摊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引入费用均分与游览时间比重法比作为平衡因子,并且首次对同一出发区的散客和团队游客的旅行费用分别计算,以同一出发区散客和团队游客的比重作为平均旅行费用的平衡因子,力求在计算旅行费用减少误差;同时,对旅游需求曲线的求取时,拟合了多种数学模型抛弃了单一的线性函数形式;(2)CVM方法应用的关键在于诱导技术的选择和样本总体的选择。不同的诱导技术会导致出不同的WTP。研究采用的诱导技术的应用要考虑到实际调研过程中的抽样人口的配合度,而不是根据数理统计公式设定诱导技术。同时,求取WTP的方法和不同的样本总体也会影响到结果。除了传统的中位值和平均值方法外,引入区域分层法,即通过每个层次的WTP累计频度中位值加总而成,实践证明分层处理方法提高结果的准确度和有效性;(3)采用品牌资产中的最大品牌权益法能反映品牌价值的来源,突出旅游者对品牌的价值贡献,根据抽样样本的收入属性特征进行分类,引入调整系数Ri和行业发展风险贴现率作为平衡系数,根据溢价和消费者偏好共同分析资源的品牌价值。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的有益尝试。为了验证评估方法的实际应用性,选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游客的调查上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TCM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直接使用价值评估结果为297496.2万元,评估结果较低,但是本文的评估结果仅代表2012年这一年度的直接使用价值,是在本年度调查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评估得来,随着时间和数据的变化,其价值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利用最大品牌权益法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品牌价值16190.69万元,作为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其品牌价值则偏低,但旅游者的溢价较低,影响到了评估值。利用CVM法时,区域分层分析法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非利用价值为160亿元。总之,评估偏低的原因在于没有选取国外游客样本,游客对假想的支付意愿理解存在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