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述异与因异求同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puweiaip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同异之辨的角度来探讨明末清初心学与“西学”之间的关联,认为心学在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对撞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心学使得徐光启等儒士不囿于成见,对“西学”具有敏感和包容的能力,心学影响下的儒士对基督教的反映成为利玛窦传教策略实施、调整的标准,利玛窦注意满足儒士心态,与儒士形成互动,最终以同述异成为较为固定的传教模式,所以,心学对于利氏以同述异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中介作用。 本文第一部分阐述利玛窦以同述异。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入华传入的基督教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一种差异,这种差异如何才能为当时的中国人所接受?利玛窦采取以同述异的方式,具体来说,利氏以基督教作为儒家的本源,在此前提下才有耶儒之“同”,此“同”只是同于本源,实际上是有差异的,“真同”的标准是同于基督教,要实现其所谓“真同”就必须排除儒学当中与基督教相冲突的核心差异,达到与基督教同一。利氏从两方面排除差异,一方面采取同的形式、以同的名义,在对儒家经典予以基督教的诠释中使儒家词汇、术语、命题等核心意义发生合于基督教目的的替变,以“普遍性”的基督教置换儒家,把中国文化归入基督教的本源之下,另一方面,对于儒家当中与基督教有明显冲突之处则予以直接驳斥。 为什么有些儒士会对“西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乃至接受基督教?本文第二部分探讨心学对于儒士在回应“西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为这些儒士在心学背景下面对“西学”时表现出因异求同,以求同为指归,以异为途径,并非要消除差异,反而是要彰显差异,无差异就无所谓同,同始终伴随着差异,正是因为有差异所以才求同,因异求同实际上是面对“西学”差异时表现出来的“敏感”。 基督教与心学的同异观有很大区别,表现在入教儒士身上就是他们在同异观上持双重标准,文中第三部分对此加以剖析。 本文第四部分重新对利玛窦以同述异传教模式形成发展的过程加以考察,从而见出心学对利玛窦传教也起到了间接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艾儒略人性论为研究个案,以朱熹人性论作为参照,主要阐述了艾儒略人性论在天主教教义与儒家思想之间的调和以及艾儒略人性论与朱熹人性论之异同。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目的探讨成人纤维大肠镜对儿童便血的诊断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96例儿童便血的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资料。结果发现病变 92例 ,明确诊断率为 95 .8% ,其中大肠息肉 6
分析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选取治疗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
本文采用历时性的文化研究手法,结合民俗学资料,探讨民间信仰与上层统治者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笔者力图通过对梓潼神信仰的个案研究,描述了民众记忆的形成与演变的过程,进而寻找
十月革命前俄国东正教作为俄国的国教,拥有近亿人的信徒,对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近亿的东正教信徒中,农民占了绝大部分,因此,众多信仰东正教的俄国农
从妇女犯罪的案例当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对我们法制史研究有价值的信息,如古代妇女与法律的关系、古代妇女真实的法律地位、性别意识对法律的影响等等。以往对妇女法律地位的
目的:了解婴幼儿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的病原学分布特征及相关疾患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从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临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170例患儿的痰液、血液、鼻咽分
课程整合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开发模式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基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整合早已渗透到学校课程体系的方方面面。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三
建安时期,书信的创作呈现了繁荣景象。书信发展到此时,已经不只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了文学性,并被作为文学作品来进行创作。本文综合考察了建安书信的题材
作为道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理论著作,《抱朴子内篇》早已得到宗教界的广泛关注,正是因为《内篇》在道教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关于它的研究,过去往往侧重在宗教、医药等方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