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路面高黏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ft1985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雨洪灾害和水污染管理是制约我国城市生态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为应对该问题,近年来我国开始推广建设海绵城市,基于最佳管理措施、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等理论,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对雨水进行“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以实现城市在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等方面的良好“弹性”。排水沥青路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关键技术。与传统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排水沥青路面具有防路表积水、抗车辆滑移、减轻行车水雾、降低道路噪音等优点。由于排水的功能性需求,排水沥青混合料设计时需要通过增加粗集料用量、避免或减少细集料用量,形成骨架型嵌挤结构的方式达到大空隙(空隙率>18%)的目的。但这种结构内摩阻力较大,黏聚力较小,如要获得较大强度和抗外界破坏能力,胶结料的黏结性能就尤为重要。普通改性沥青性能难以满足使用要求,使用高黏沥青成为必然选择。常见的高黏改性剂均来自国外,成本较高,从经济性考虑不适宜于推广。近年来国内也有厂家开始尝试生产高黏改性剂,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粘度过大,影响施工和易性的问题,同时对于高黏沥青应用于排水沥青路面缺少全面系统的试验验证。本文首先通过在基质沥青中掺加自主研发的高黏改性剂,开展适用于排水沥青混合料的高黏沥青试验研究,并对沥青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进行性能评价;然后,对于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空隙率关系、以及雨天水膜模型进行分析,并设计三种不同空隙率的排水沥青混合料级配(OGFC-13);最后对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并与橡胶沥青等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设计的高黏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优势。本文的目的在于研发和推广经济适用的高黏沥青,促进排水沥青路面的应用和推广。对于建设海绵城市,提高路面的使用品质,向社会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环保的道路交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以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硫酸铝为原料,制得一种新型脱色絮凝剂。以活性艳蓝X-BR、活性艳红X-3B、酸性大红GR模拟染料废水以及实际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自制絮凝剂对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及对称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RA的发病病因尚未明确,其主要特征之一的滑膜炎
辽河西部凹陷是富油凹陷之一,走滑断层形成多级坡折和多期湖平面上升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早期勘探主要集中在第一坡折的上部,随着勘探研究的深入及油
心理教学法为传统声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声音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歌唱中的情感因素及调控方法和歌唱中,情感因素的引入和适应的方法和歌唱的张力和心理的方法,以适应
环境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生物类群,是蛋白和活性小分子资源的宝库。但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对于这些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其局限性的,因为绝大
以4-氨基苯磺酰胺为原料,其与氯乙酰氯反应得到中间体2-氯-N-(4-氨磺酰基苯基)乙酰胺(Ⅱ),然后Ⅱ与叠氮钠和端基炔"一锅法"反应合成了10个1, 2, 3-三唑类磺胺化合物(Ⅲa~j)。
当今社会,如何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成为了我们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而利用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绿色清洁能源的太阳能成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一种可能。而如何充分的利用太阳
“十三五”时期,江苏应主动契合国家多项战略,有效整合现有物流运输资源,均衡布局通道进出路径,强化市场杠杆的调节,精准再构江苏“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为江苏“一中心、一
随着对海绵城市的持续关注,城市滨水空间步行系统连续性的研究和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市评价的重要指标。重庆滨江路滨水节点是典型的山地城市滨水空间,由于滨江快速路以及轻轨
本文通过在直放站工程应用中,做好直放站选址,控制直放站上行噪声对施主基站的影响,确保直放站足够的收发隔离度等的介绍,提高直放站的覆盖效果,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