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低涡暴雨的统计及模拟诊断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gnj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河北省1991~2000年的夏季低涡暴雨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造成该地区暴雨的低涡系统主要为西北涡,其次为东蒙冷涡,影响最少的是西南涡。西北涡主要影响太行山南部地区,东蒙冷涡主要影响燕山南麓,以7、8月份最多。西南涡暴雨仅发生在7月份。70%的西北涡暴雨,南方有台风或热带气旋出现。经向型西北涡的水汽源地主要是黄海和东海;纬向型西北涡和经向型东蒙冷涡的水汽源地主要是南海和孟加拉湾。500hPa中纬度经向型的环流形势更有利于低涡暴雨的持续性,降雨强度也更大;暴雨区一般出现在700hPa低涡暖切变附近、最大风速区的左侧。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对2000年7月4日08时~5日20时(北京时)的低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湿位涡及其倾向的诊断分析发现,低涡暴雨一般是落在低层位涡高值中心东侧,低层位涡的负值区的分布和变化与低涡暴雨的落区和移动相一致,高低层位涡的“正负值区垂直叠加”有利于低涡暴雨发生、发展。湿位涡的局地变化以及平流项和垂直输送项的变化,对低涡暴雨的强度和落区有指示作用。通过对中尺度扰动场的分析发现,此次降雨过程中,重力波的发展、传播经历了两个阶段:中尺度的正涡度和负散度中心两度向东北方向传播,以及随后北部的涡度散度中心减弱消失,使大的降雨中心两次向东北延伸又回落到南部。可见,重力波向东北的传播以及在南部地区的维持是降雨区的移动以及在南部地区维持加强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分析低涡暴雨的稳定性条件,发现整个过程一直是对流不稳定的,且对流不稳定先于降水出现,降雨量随着对流不稳定的加强而增大,雨团中心也随着对流不稳定区的移动而移动。因此对流不稳定是此次降雨过程中中尺度雨团在华北南部停滞少动并加强的一个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黄土高原都以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引起中外学者的瞩目,再加上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垦、放牧和森林砍伐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引起森林、牧场的退化和耕地的严重破坏,自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塔里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性沙漠之一,沙尘暴天气常年频繁发生,其沙尘气溶胶起沙、沉降、传输以及沙尘时空变化均受到沙漠地区大
本文利用多年平均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及南亚高压的西进特征。并利用数值模式对2004和2005年南海夏季风建立过程进行进行了模拟,主要结论如下: (1)与南海夏
本文对139个臭氧观测站点的地基资料与卫星资料根据相同站点、同一天资料,通过比较它们在月平均、年平均等尺度上的差异,来评估当前全球大气臭氧总量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差异.
高校党校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党员教育、干部培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重要阵地,是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校对
本文对2003年7月4-5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和2004年3月27-28日的一次沙尘暴过程的影响系统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并对这两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
本文利用1971~2012年青藏高原73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JRA-55再分析资料和1982~2012年NOAA/AVHRR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奇异值分解(SVD)、相
该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100hPa高度场等资料,以夏季(JJA)100hPa高度场上16760位势米线东脊点经度作为夏季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建立了50年(1951-2000年)夏季南亚高压东伸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以下简称 TC)预报的难点之一是强度预报。目前TC强度预报主要仍以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技术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动力方法为主,预报的发展趋势是改进数学
现在人们都知道,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但是,华国锋当时还是中共中央主席,按照华国锋的“左”的指导思想,怎能顺利实现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