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覆盖度对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黄土高原都以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引起中外学者的瞩目,再加上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垦、放牧和森林砍伐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引起森林、牧场的退化和耕地的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已相当脆弱,直接受到干旱化的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许多工作都证实了利用数值试验来研究植被的变化是一种有效手段,并且已经应用到对黄土高原的研究上。本论文利用MM5V3.5模式研究了植被覆盖度的改变对一次夏季降雨过程以及黄土高原夏季气候的影响效应,具体为如下两个方面。 黄土高原植被变化对降水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利用中尺度模式MM5,设计了一个控制试验和两组敏感性试验,分析了植被退化与植被覆盖改善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善植被能使雨量增加,径流量减小,湿度增大,温度日较差减小;植被退化却使雨量减少,径流加大,易使水土流失,对水土保持不利;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能改变区域环流,植被覆盖改善使系统加强,而植被退化使系统削弱。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对短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利用2003年6、7月份的资料及中尺度模式MM5V3.5对当年夏季黄土高原地区进行了气候模拟性能试验,模拟出植被恢复后黄土高原地区的温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改善,将使得当地夏季平均气温、地面温度降低,气温减小的最大值出现在植被改变的中心区域,最大值为0.6℃,其周边地区温度也是普遍降低的,只是量值稍小,大概在0.1-0.3℃左右。下垫面状况改变引起的地面温度变化与气温类似,只是变化幅度大于气温。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白天,夜间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相对较小,夜间,平均地温甚至略有升高。在植被恢复的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和平均地温日较差均减小。植被覆盖改善后,空气湿度在白天和夜间均明显增加,白天增加量大于夜间,而影响范围则小于夜间。 以上两点都充分说明,植被覆盖的的改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改造自然,提高我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自然环境和平相处。
其他文献
云中液态水含量一直是多种学科和业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量,尤其是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云中云水含量及过冷水条件是决定可播性的先决条件。2001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吉林
本文利用机载PMS云粒子探测系统,对2004年7月1日影响吉林省的一次切变线降水过程进行了探测飞行,同时,配合卫星、雷达、地面雨量等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结构、降水机制进
在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某一地区的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分析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可以为当地的气候预测、防灾减灾和冬小麦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利用逐日气象数据和冬小麦产量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变换、突变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淮北市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冬小麦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初步探究了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结论
我国东南近海每年都会遭受台风的影响。台风造成的大风和降水不仅会给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带来影响,还会影响近海地区风工程以及结构建筑的安全。三维超声风速温度仪资料可以
本文采用地面高空常规资料,对台风"云娜"登陆浙江时所产生的一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发现我国东北地区浅槽两侧的副热带高压即西边的大陆高
粮食产量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经济信息,科学准确地预报粮食产量,对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农业生产形势,特别是粮食生产是
自NC-SI规范颁布以来,在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中还没有实现符合NC-SI规范网络控制器的驱动。通过对NC-SI协议的和Linux系统网络控制器驱动的分析,结合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