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国内外外语教学的历史,其注意的焦点都在学习和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上,而情感过程则长期受到忽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Horwitz及其同事开始深入研究外语学习焦虑。自此,外语学习焦虑逐步成为外语教学研究者们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活跃的课题领域。然而前人的研究有的处于西方文化背景,有的着眼于大学生,针对中学生尤其中国初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笔者在有关外语学习焦虑的理论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的结果,通过对两所不同类型中学抽样学生的调查,对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存在哪些类型;2.何种类型的外语学习焦虑最为普遍;3.一般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与外语学习焦虑的相关性;4.导致初中生产生外语学习焦虑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解决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大多数初中生存在中度水平的外语学习焦虑,主要包括交际畏惧、负评价恐惧以及考试焦虑等类型;2.在交际畏惧、负评价恐惧和考试焦虑三种焦虑中,交际畏惧程度最高,其次为考试焦虑,负评价恐惧的程度最低,这三种焦虑均高于理论上的中等焦虑程度;3.一般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外语学习焦虑三者均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4.班级气氛、竞争心理、中西方文化冲突、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纠错方式等都是导致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产生的主要因素,并由此提出优化提问策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创建和谐的外语学习环境及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焦虑等教学建议。本研究为中国外语教师和研究者们进一步分析焦虑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依据,初中生普遍存在焦虑现象,外语教师应充分认识产生焦虑的根源,关注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策略降低语言焦虑,提高外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