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求语是日常交际中普遍且频繁的使用语之一,被认定是一种含有面子威胁行为的话语。主要表现为说话人以礼貌的方式请求听话人付出一定的劳动或代价,按照说话人所希望而行动,以实现说话人的请求目的,因此说话人如何使用合理且协调的请求语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成功与否。传统的主要以面子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语境理论等语用学角度或其他社会语言学角度为出发点的请求语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缺乏认知语言学角度的探究。本文试从意象图式-力图式这一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请求语产生的内在动因,以补充并丰富该领域发展。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图式”概念到了18世纪,由康德阐述了其哲学意义,到了20世纪20-30年代, Bartlett发现通过对比储存在记忆中的常规图式可理解新的经验。到了30-40年代, Piaget提出了“图式来源于动作”的观点。此后Rumelhart,Fillmore, Langacker和Taylor等都接受并发展了图式理论。“意象”作为一项广受关注的心理学概念,表示人类具备自主地建构“缺席”事物具体形象的能力。“意象图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Lakoff&Johnson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在此合成两重要理论。后将其运用到隐喻分析中,体验,想象,抽象,心智和动态等都是意象图式的显著特点,对于建构范畴,形成概念,分析隐喻,进行推理等具有重要意义。Talmy于1988年重点论述了“力量-动态意象图式”,认为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如移动,克服阻力,越过障碍等)所形成的意象图式,在我们的认知和语言形成中起着核心和普遍的作用。本文试以力图式理论为框架,来讨论请求语的生成过程,以此来验证力图式理论的解释力。本文通过收集美剧《绝望主妇》第一季第一集中的各类型请求语,通过定性研究,对其分类整理归纳,并分析在日常交际中请求语产生过程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用力图式理论加以解释说明这个过程,力图式理论又是怎样指引人们有选择地用特定方式产生不同类型的请求语。研究结果显示,力图式可以对请求语产生过程加以假设,并且在请求语产生过程中,说话人正是以这样一种隐含力作用于听话人,推动其产生某种动作或行为,付出劳动或代价,以此实现说话人的发话目的。不同类型的请求语产生均可以用不同类型的力图式加以解释,例如直接请求语产生过程(包括语气导出型、施为动词型,慎用类施为动词型、义务陈述性和需求陈述型等),可以强制力图式解释;规约性间接请求语产生过程(包括建议表达型和询问准备型),可以潜在力图式解释;非规约性间接请求语产生过程(包括强暗示和弱暗示等),可以障碍清除力图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