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华南地区果蔬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该虫的治理中化学药剂因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单且见效快等特点,多年来一直是最常用的防治手段。但是,不科学的用药已经导致了该虫对多种类型杀虫剂的抗药性不断产生和发展。为更好掌握桔小实蝇抗药性的发生发展动态规律,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桔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间的交互抗性与抗性遗传规律,阐明了这三种药剂汰选频度对抗性品系的抗药性变化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抗性治理的用药间隔时间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桔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的交互抗性桔小实蝇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抗敌百虫品系和抗阿维菌素品系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其中,桔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高抗品系成虫对敌百虫存在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阿维菌素则为低水平交互抗性;桔小实蝇敌百虫中抗品系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均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桔小实蝇阿维菌素中抗品系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敌百虫同样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2.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规律测定、分析了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规律。各个抗性品系之间雌雄虫两两交配,F1代的抗性水平与亲本相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以桔小实蝇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作亲本,当与抗敌百虫品系交配时,与亲本相比,正反交F1代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衰退率分别为33.5%和56.4%,均显著下降;与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正交F1代的抗性变化不大,相比亲本仅有8.5%的衰退率,而反交F1代的抗性衰退率达到84.2%,下降显著。正交F1代抗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反交F1代,表明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遗传更偏向于母系遗传。以桔小实蝇抗敌百虫品系作亲本,与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正反交时,相比亲本,正反交F1代对敌百虫的抗性均下降显著,其抗性衰退率分别为21.4%和81.5%;与抗阿维菌素品系正反交F1代的抗性同样下降显著,其衰退率分别为38.0%和79.0%。正交F1代抗性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反交F1代,表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主要是母系遗传。以桔小实蝇抗阿维菌素品系作亲本,与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正交F1代对阿维菌素退率达到65.5%,下降明显;与抗敌百虫品系正反交F1的抗性衰退率分别为12.8%和62.3%。正交F1代抗性水平同样均显著高于反交F1代,表明桔小实蝇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同样符合母系遗传规律。3.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不同汰选频度条件下桔小实蝇抗性品系抗药性的发展动态对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不同施用强度对桔小实蝇抗药性品系抗药性发展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270天后,每30天汰选1次处理,高效氯氰菊酯对桔小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浓度从第1次的582.7mg/L上升到1133.6mg/L,抗性倍数从98.0倍上升到190.7倍;敌百虫从第1次的45.3mg/L上升到70.6mg/L,抗性倍数从13.0倍上升到20.2倍;而阿维菌素则从第1次的102.6mg/L上升到158.4mg/L,抗性倍数也从47.4倍上升到了73.1倍。60天汰选1次处理,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上升为828.0mg/L,56.8mg/L和136.6mg/L,抗性倍数则分别上升为139.3倍,16.3倍和63.1倍。90天汰选1次处理,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529.2mg/L,38.9mg/L和80.2mg/L,抗性倍数分别为89.0倍,11.1倍和37.0倍。120天汰选1次,高效氯氰菊酯的致死中浓度、抗性倍数分别为511.3mg/L、86.0倍;敌百虫的分别为36.3mg/L、10.4倍;而阿维菌素的则分别为79.0mg/L、36.5倍。以未汰选的抗性品系作对照,270天后高效氯氰菊酯的致死中浓度由582.7 mg/L下降到368.1mg/L,抗性倍数也从98.0倍下降到61.9倍;敌百虫对未汰选的抗性品系致死中浓度由45.3 mg/L下降到30.5mg/L,抗性倍数从13.0倍下降到8.7倍;而阿维菌素的致死中浓度则由102.6 mg/L下降到68.3mg/L,抗性倍数也从47.4倍下降到31.5倍。分别建立这三种药剂270天后汰选间隔时间与抗性增长比率之间的关系方程,其中高效氯氰菊酯为Y=11.427X-0.529,敌百虫为Y=6.0207X-0.405,阿维菌素为Y=6.3444X-0.421,表明桔小实蝇成虫在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不同汰选方式下的抗性发展均符合幂模型。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这三种药剂防治桔小实蝇时,当连续两次分别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间隔时间在99天以上,使用敌百虫间隔时间在84天以上,使用阿维菌素间隔时间在80天以上时应可降低桔小实蝇对此三种药剂的抗性继续上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