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小实蝇抗性品系对三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动态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o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华南地区果蔬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该虫的治理中化学药剂因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单且见效快等特点,多年来一直是最常用的防治手段。但是,不科学的用药已经导致了该虫对多种类型杀虫剂的抗药性不断产生和发展。为更好掌握桔小实蝇抗药性的发生发展动态规律,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桔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间的交互抗性与抗性遗传规律,阐明了这三种药剂汰选频度对抗性品系的抗药性变化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抗性治理的用药间隔时间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桔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的交互抗性桔小实蝇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抗敌百虫品系和抗阿维菌素品系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其中,桔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高抗品系成虫对敌百虫存在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阿维菌素则为低水平交互抗性;桔小实蝇敌百虫中抗品系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均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桔小实蝇阿维菌素中抗品系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敌百虫同样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2.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规律测定、分析了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规律。各个抗性品系之间雌雄虫两两交配,F1代的抗性水平与亲本相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以桔小实蝇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作亲本,当与抗敌百虫品系交配时,与亲本相比,正反交F1代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衰退率分别为33.5%和56.4%,均显著下降;与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正交F1代的抗性变化不大,相比亲本仅有8.5%的衰退率,而反交F1代的抗性衰退率达到84.2%,下降显著。正交F1代抗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反交F1代,表明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遗传更偏向于母系遗传。以桔小实蝇抗敌百虫品系作亲本,与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正反交时,相比亲本,正反交F1代对敌百虫的抗性均下降显著,其抗性衰退率分别为21.4%和81.5%;与抗阿维菌素品系正反交F1代的抗性同样下降显著,其衰退率分别为38.0%和79.0%。正交F1代抗性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反交F1代,表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主要是母系遗传。以桔小实蝇抗阿维菌素品系作亲本,与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正交F1代对阿维菌素退率达到65.5%,下降明显;与抗敌百虫品系正反交F1的抗性衰退率分别为12.8%和62.3%。正交F1代抗性水平同样均显著高于反交F1代,表明桔小实蝇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同样符合母系遗传规律。3.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不同汰选频度条件下桔小实蝇抗性品系抗药性的发展动态对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不同施用强度对桔小实蝇抗药性品系抗药性发展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270天后,每30天汰选1次处理,高效氯氰菊酯对桔小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浓度从第1次的582.7mg/L上升到1133.6mg/L,抗性倍数从98.0倍上升到190.7倍;敌百虫从第1次的45.3mg/L上升到70.6mg/L,抗性倍数从13.0倍上升到20.2倍;而阿维菌素则从第1次的102.6mg/L上升到158.4mg/L,抗性倍数也从47.4倍上升到了73.1倍。60天汰选1次处理,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上升为828.0mg/L,56.8mg/L和136.6mg/L,抗性倍数则分别上升为139.3倍,16.3倍和63.1倍。90天汰选1次处理,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529.2mg/L,38.9mg/L和80.2mg/L,抗性倍数分别为89.0倍,11.1倍和37.0倍。120天汰选1次,高效氯氰菊酯的致死中浓度、抗性倍数分别为511.3mg/L、86.0倍;敌百虫的分别为36.3mg/L、10.4倍;而阿维菌素的则分别为79.0mg/L、36.5倍。以未汰选的抗性品系作对照,270天后高效氯氰菊酯的致死中浓度由582.7 mg/L下降到368.1mg/L,抗性倍数也从98.0倍下降到61.9倍;敌百虫对未汰选的抗性品系致死中浓度由45.3 mg/L下降到30.5mg/L,抗性倍数从13.0倍下降到8.7倍;而阿维菌素的致死中浓度则由102.6 mg/L下降到68.3mg/L,抗性倍数也从47.4倍下降到31.5倍。分别建立这三种药剂270天后汰选间隔时间与抗性增长比率之间的关系方程,其中高效氯氰菊酯为Y=11.427X-0.529,敌百虫为Y=6.0207X-0.405,阿维菌素为Y=6.3444X-0.421,表明桔小实蝇成虫在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不同汰选方式下的抗性发展均符合幂模型。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这三种药剂防治桔小实蝇时,当连续两次分别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间隔时间在99天以上,使用敌百虫间隔时间在84天以上,使用阿维菌素间隔时间在80天以上时应可降低桔小实蝇对此三种药剂的抗性继续上升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作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血清学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消化内镜检查或出院首次明确诊断为ANVUGIB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行相关评分。根据国际上公认的Rockall评分系统(≥5分)确定高危ANVUGIB患者,再以RDW中位数13.8%作为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高R
植被物候是指植被受环境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包括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落叶等过程。植被的物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文以中蒙边境草原带为研究区,利用2001-2017年MODIS植被NDVI数据,通过S-G滤波及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变化法得到研究区的植被返青期(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枯黄期(end of growing
近二十年来,来自物理学、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的学者掀起了研究复杂网络的热潮。网络科学理论已成为描述现实复杂系统的一个强有力工具,为研究复杂系统提供了全
眼睛是人体观察外界的重要感知器官,人体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中80%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造成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眼底视网膜图像是利用彩色眼底成像技术采集的一种眼底图像,由于该技术对人体无任何的伤害,并能清楚的观察到眼底的生理结构,对医生在诊断眼底病变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医生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患者的眼底视网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重要的危险性检疫害虫。该虫寄主范围广,有较强的毁灭性,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果蔬和花卉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如何高效而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以神经系统中特定的神经元损伤、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涉及突触可塑性、行为和认知。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状态下Cdk5过渡活化导致突触密度降低的同时增加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随后在大脑中导致持续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次级运动皮层(M2)在以运动异常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CRISPR-Cas9基
目的:本课题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并联合Fibroscan,对比肝组织活检NAS值及肝纤维化(HF)分期,探讨GP73表达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诊断及HF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2016年12月到2019年10月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共91例,其中男67例,女24例,按照肝组织活动度积分(NA
青藏高原是亚洲内陆海拔最高的高原,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牧区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因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要正确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草原--牲畜—牧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三个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导致其他两个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各项畜牧业政策决定了畜牧业经营方式和草场利用方式,然而草场利用方式的变化将对草原生态和牲畜结构,牲畜结构及其牧民生产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具有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眼科视网膜黄斑病变的诊断中。黄斑区是视网膜的光学感受中心,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点,是对光最敏感的地方。周围视力的缺失有时不易被觉察,而黄斑损伤则会导致即刻而明显的中心视力的缺失,黄斑区的病理性改变会极大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是失明。最常见的黄斑病变通常有糖尿病性黄斑
目的探究ANX联合MenSCs对于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影响。方法1.用Percoll分层液分离培养原代MenSCs,CCK-8法检测P6代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2.化学萃取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胫神经来源的ANX,用HE染色后光镜观察ANX脱细胞情况;3.将P6代的MenSCs悬液用微量注射器注入ANX后共培养4d,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学情况,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共培养体系分泌神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