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家庭文化变迁(1949-1966)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fang_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文化是发生在家庭内部,由所有家庭共同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的,带有各自特色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想意识和文化水准,并与一定的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各类因素总合。作为家庭文化,它会以各种物质或者规范的形式,外在地体现它的特征。而在这些特征的更深层面,是人们价值观念的体现。同时,家庭文化具有动态特征,社会条件的变迁,会导致家庭文化的变迁。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我国1949-1966年间家庭文化外在特征的变化,探索其背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条件对我国家庭文化的影响。 第一章阐述我国家庭规模的变化。新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直接促使了大家庭的分崩瓦解,直系家庭和核心家庭数量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分家不再反感,个人对家庭财产所有权的拥有使分家行为变得普遍。这个时期,家庭规模体现出另外一个特征:新中国的家庭规模与封建社会以及我国近代社会的规模相比呈现缩小趋势,而在建国后十几年中却呈现上升的趋势。建国初的分家高潮以及建国后家庭子女数量的上升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同时,国家妇幼卫生的改善成为保证家庭子女成活,家庭子女数量上升的客观保障因素。 第二章阐述我国的生育政策及家庭生育的自我选择。我国在50年代提出计划生育政策。这是我国第一次以行政的手段对家庭生育进行引导,然而国家在人口理论上的误区导致此次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失败。大多数家庭的生育仍然处在自发的盲目状念。同时,客观社会坏境对家庭的刺激,使得家庭在子女的性别和数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男孩和多生多育。 第三章阐述建国初期,妇女在家庭中与丈夫,婆婆的关系以及家庭中亲子关系的转变。建国后我国号召家庭妇女投身到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中去,认为妇女只有参加社会生产,才能获得彻底解放,才能改变她们在家中的低下地位。事实证明,即使妇女踊跃参加社会工作,她们在家中仍然缺少决策权。与丈夫和婆婆的关系也没有达到真正的平等。总之,新中国在性别的分工上,改变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夫妻分工,而这种分工的改变并没有给家庭妇女带来解放。虽然她们在社会劳动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和满足,但她们仍然处于由家务和社会劳动带来的双重负担之下。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是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内含价值是寿险公司有效业务价值和调整后净资产之和,是一种寿险公司特有的财务报告工具和价值测度工具。内含价值在国际上已被寿险
在长久以来男尊女卑思想的严重影响下,日本女性的语言以其显著的特点,促成了女性语的诞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女性语能较好地区别于男性语而上升成能够体现日本文化层面的载体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分型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方法对52例腹股沟疝进行术前和术中分型:Ⅰ型15例和Ⅱ型18例采用平片无张力修补术,Ⅲ型12例和Ⅳ型7例采用Kuge l修补术
系统地介绍了天然抗菌物质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各种来源、抗菌机理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利用。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灰色系统理论GM(1,N)模型对1998-201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发展演
本文将晚唐至宋代墓葬中的仿木建筑雕饰与隋唐时期的地上建筑——仿木砖塔的装饰相联系,推断宋墓中流行的仿木建筑雕饰最早应是受到地上仿木砖塔建筑装饰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少年儿童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养成方面,家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家庭道德教育却面临来自社会环境变迁所带来的挑战,这
目的:分析研究ICU加强与病人家属有效沟通对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9月-2015年3月入住ICU病房的200例病人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9月-2014年11月入住的100名病人家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恩良医院收治的100例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