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我国政府兴建投资建设项目的步伐不断加快,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传统工程审计模式下,审查方式都是事后审计,审计结论滞后,审计的作用只能是揭示问题,无法进行事先的预防和控制;审查范围主要局限于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重点审查项目建设的合法、合规性,较少关注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因此,传统的工程审计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控制和监督已是刻不容缓。审计控制是审查和监督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运行情况,使工程项目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最终实现并提高工程项目的价值和效益。审计机构肩负着重大的受托责任,需要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资源,消除不利影响。本文以“某网球中心工程”竣工决算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分别从项目概预算的执行、招投标程序、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以及完工审查情况等方面展开论述,相应指出目前我国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的现状和不足,说明传统的事后审计控制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准确把握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不利于考核概预算执行情况等内容,尤其是项目建设期较长、子工程未办理结算审核或结算手续等情况下,决算审计人员在核定项目整体造价时存在较大困难,容易诱发较大的审计风险。此外,对涉及民生的重点建设项目应重点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将政府投资绩效考核纳入审计控制的范畴内。最后,本文提出应对重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性审计控制,将项目建设过程划分为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以及项目完工阶段三个主要期间,分别执行审计控制,做到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及时控制;对建设期特别长,各个标段内容可以单独验收并投入使用的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可以引入阶段性竣工决算审计控制;对涉及民生的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应强调对政府投资绩效的考核。本文共分为六个大部分,各部分论述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思路及框架和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借助审计控制的力量规范项目运作,实现并提高项目的价值和效益。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本部分分别对国外、国内的研究成果做了介绍,并归纳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三部分是审计控制的理论基础。本部分界定了审计控制、阶段性审计控制及阶段性竣工决算审计等基本概念,并介绍了工程审计控制产生的基础理论——控制论、系统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和寻租理论。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本部分介绍了“某网球中心工程”案例的基本情况和选择该案例的具体原因,分析了该案例在竣工决算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现状和不足。第五部分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控制的政策建议。本部分提出应对重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执行阶段性审计控制,对投资规模大、建设期限长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开展阶段性竣工决算审计,通过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第六部分是对未来的展望。本部分提出为了提高阶段性审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还应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准确把握阶段性审计控制介入的时间和深度。此外,政府审计机关应公开审计成果,接受公众监督。本文主要采用规范性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介绍审计控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展开对控制论、系统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以及寻租理论的阐述与研究。通过分析案例和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应对重大投资执行阶段性审计控制。同时提出应注重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把审计工作重心从传统的只关注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转移到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上。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提出应对政府投资建设重点项目实施阶段性审计控制,对建设期特别长,各个标段内容可以单独验收并投入使用的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可以引入阶段性竣工决算审计控制。此外,对涉及民生的重点建设项目应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政府投资绩效考核纳入审计控制的范畴内。本文对审计控制研究的局限性:(1)理论深度不够。笔者的理论水平尚浅,因而文章的理论基础显得比较薄弱,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2)本文认为在工程审计控制过程中,应选择重点项目执行阶段性审计控制。由于目前阶段性审计控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相对比较欠缺,加上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本文的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阶段,未能提出具体的审计建议和审计依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