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驯化诱导采后黄瓜抗冷性的生理与分子机理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温贮藏是保持采后果蔬品质的主要方式之一。黄瓜是一种冷敏型蔬菜,果实在7-10℃的低温下易发生冷害。冷害严重影响果蔬品质,是导致采后损失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冷驯化可以提高采后果蔬的抗冷性,然而其机理很大程度上还不清楚。本研究以采后黄瓜为试验材料,重点考察了冷驯化与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关系、冷驯化诱导的蛋白组变化、冷驯化诱导的代表性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以及植物防御途径重要信号分子H2O2、ABA、NO在冷驯化中的作用,旨在加深对采后果蔬冷驯化机理的认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采后黄瓜在10℃下实施6-72 h时长的冷驯化处理,诱导的抗冷性随处理时长的增加而提高。冷驯化(72 h)降低了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增加了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和总酚含量,表明冷驯化通过全面激活黄瓜抗氧化防御系统降低 ROS 含量和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进而减轻冷害。抗氧化酶或非酶抗氧化物在被激活前都要经历一个转折点,不同抗氧化物的转折点不同,表明冷驯化依次有序地激活抗氧化防御体系。随冷驯化处理时长的增加,被激活的抗氧化酶或非酶抗氧化物数量增加,表明冷驯化诱导的抗冷性与被激活的抗氧化物数量正相关,只有激活足够多的抗氧化物,才能获得足够抗冷性。
  (2)利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的分析方法鉴定了冷驯化诱导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了其可能的作用。与冷驯化前相比,冷驯化(72 h)诱导黄瓜产生了21个差异表达蛋白;经过冷藏,与未经冷驯化的对照相比,冷驯化诱导了 23 个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与胁迫和防御反应、蛋白代谢、信号转导、基础代谢和转录有关。其中,与胁迫和防御反应相关的蛋白所占比例最高,在刚冷驯化后产生的 21 个差异表达蛋白中占37%,在冷藏后鉴定出的23个差异表达蛋白中占47%。而且,这些防御反应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除一个外)均上调表达,表明与防御反应相关蛋白的积累是冷驯化诱导黄瓜蛋白组的主要变化。刚完成冷驯化时,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与低温、真菌、细菌、虫害、干旱、盐碱和DNA损伤等的防御反应有关。经冷藏后,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主要抗冷和抗病有关。这些结果表明,冷驯化最初激活了采后黄瓜全面的防御反应,经过冷藏才将防御对象对准冷胁迫。
  (3)对冷驯化诱导的差异表达蛋白CsGR-RBP3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对该基因家族的全部6个基因在低温下的表达特性研究发现,冷胁迫(对照)只上调CsGR-RBP2的表达,而冷驯化上调了包括CsGR-RBP3在内的其它5个CsGR-RBPs基因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sGR-RBP3是一个典型的RNA结合蛋白,可能具有RNA伴侣功能。在烟草中瞬时表达显示CsGR-RBP3是一个定位在线粒体中的蛋白,表明该蛋白在低温下可能有保护线粒体的功能。在拟南芥中超表达 CsGR-RBP3 促进了植株的生长、提高了抗冷和抗冻性、上调了多种防御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表明CsGR-RBP3在黄瓜抗冷反应中起正调控作用。
  (4)对冷驯化诱导的差异表达蛋白 CsDDI1 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对 CsDDI1 基因表达的分析发现,冷胁迫和冷驯化均可上调CsDDI1表达,但冷驯化后该基因在冷害温度下表达水平高于冷胁迫。CsDDI1氨基酸序列中含有UBA、UBQ和RVP保守结构域。将该基因导入烟草中瞬时表达,显示CsDDI1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在拟南芥中超表达CsDDI1促进了拟南芥的生长、提高了抗冷性、增加了SOD和CAT活性、降低了ROS水平、上调了多种防御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表明CsDDI1在黄瓜抗冷性中起正调控作用。
  (5)为了研究H2O2、NO和ABA在冷驯化诱导的抗冷性的作用,设计了3组不同的试验,分别研究了抑制H2O2、NO和ABA内源合成对冷驯化诱导抗冷性的影响。在冷驯化前先用ABA合成抑制剂(TS)和NO合成抑制剂(L-NAME)处理增加了黄瓜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和次生病害病情指数,表明冷驯化诱导的抗冷性依赖 NO和ABA的内源合成。冷驯化12 h后抑制内源NO和ABA合成降低了冷驯化诱导的抗冷性,表明冷驯化诱导的抗冷性依赖于NO和ABA的持续积累。冷驯化12 h抑制NO内源合成后再补充外源NO或ABA可恢复冷驯化诱导的抗冷性,而抑制ABA内源合成后再补充外源NO则不能恢复抗冷性,表明NO在ABA信号的上游起作用。在冷驯化前抑制内源H2O2产生降低了冷驯化诱导的抗冷性、下调了防御基因AS-RP1、GSH-Px、Prd-2B、SOD(Cu-Zn)、L-APX6和POD的表达,表明H2O2是启动冷驯化过程的关键信号分子。抑制内源H2O2再补充外源NO或ABA可恢复抗冷性,表明在冷驯化信号传导途径中H2O2在NO和ABA上游起作用。这些结果表明,H2O2、NO和ABA均参与了冷驯化信号传导,信号传递的方向是H2O2→NO→ABA。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牛肉消费总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牛肉品质,尤其是肉色和嫩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在众多复杂的生化成分中,肌红蛋白对于红色起最主要的作用,而不同肌纤维细胞中的肌红蛋白含量和线粒体含量存在差异。前人研究结果认为脂质氧化是导致肉色恶化的最主要因素,而线粒体膜的氧化是肉中脂质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线粒体和肌红蛋白之间的竞争是导致肌红蛋白保持在脱氧状
学位
在大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经常有大量含有大蒜素的大蒜加工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大蒜素宝贵资源,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如果能够将大蒜加工废水中的大蒜素回收利用,其经济、社会效益将极其可观。既可以增加企业效益,又可以保护环境。  本实验以大蒜加工废水为主要原料,进行大蒜加工废水中大蒜素的静态提取实验及连续动态提取实验,确定了大蒜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在动态提取研究基础上对大蒜素提取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具有应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作用,NO的网络调控是多靶点、多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前期研究发现,外源施加NO能较好的控制桃果实采后褐腐病的病斑扩展。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是生物体内NO的主要贮存形式,NO及其相关的氮氧化物衍生物可以修饰各种生物大分子,这些修饰为NO特异调控细胞信号转导提供了丰富的方式,蛋白质亚硝基化是其中重要的
学位
鲜切苹果是我国鲜切果蔬的重要品种,市场需求巨大。但苹果切后极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了货架期。热处理可抑制鲜切苹果的褐变,作用机制却没有深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热处理对鲜切苹果生理功能的影响,本论文以红富士苹果为原料,研究了热处理抑制鲜切苹果褐变的作用机理。本文对热处理条件进行了初步筛选,研究了热处理对褐变相关酶活性和褐变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并利用RNA-Seq技术对热处理苹果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通过对测
学位
研究了我国5个主要流域即黄河、长江、辽河、珠江和海河流域的城市自来水厂原水和出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原水和出水中的PAHs总浓度分别为(41.19~429.97)、(17.51~408.32)ng/L,PAHs总浓度呈现北方高于南方的趋势。与我国主要流域地表水中PAHs污染情况相比,自来水厂原水中的PAHs浓度较低,且出水中PAHs总浓度并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期刊
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某面粉厂废弃麦壳、某制药厂废弃黄姜渣为堆肥原料,按1∶3∶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堆肥试验,探讨堆肥过程中污泥物化指标、生物指标及养分的历时变化。结果表明:以城镇污水厂污泥为主要原料,以麦壳和黄姜渣为添加剂,堆肥过程高温阶段维持了12 d,含水率按指数关系递减,蠕虫卵死亡率和粪大肠菌群值达到污泥农用的卫生学指标;30 d时堆肥的p H值、有机质及氮、磷、钾满足污泥农用的营养学
期刊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持续性和不可逆性。土壤镉(Cd)污染不仅会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并且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使食品受到污染。目前,植物修复技术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效途径之一,而筛选和克隆植物Cd耐受基因并阐明其作用机理是植物修复技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本研究通过筛选化学诱导型启动子激活标记系统构建(XVE-tagging T-DNA)的拟南芥突变库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维持生命活动中具有复杂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铁缺乏是全球三大“隐形饥饿”之首,全球有数以亿计的人患有缺铁性贫血。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铁缺乏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地区广,涉及人群多。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及匮乏的铁营养知识是导致我国居民铁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安全和健康已成为食品开发的主题,研究食品功能成分,开发功能性微量元素补充食品已成为国内外食品研
学位
塑料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食品包装,在生产塑料的过程中,会添加稳定剂、抗氧化剂等辅助合成材料,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双酚A(Bisphenol A,BPA)。塑料产品在长期使用或者高温情况下,双酚A会从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到食品或者饮料中,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双酚A是一种公认的内分泌干扰剂(Endoc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通过影响机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干扰正常
学位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目前被认为是全球慢性肝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肝细胞中脂质的积累,与各种各样的毒素,药物和疾病发生有关。但近年来肝脂肪变性最常见的是与高脂饮食,菌群紊乱和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但其精确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是极其相似的,只有是否有长期的饮酒史才能区分二者。由于患有NAFLD的病人相对于健康人能产生更多的内源性乙醇,研究人员怀疑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