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时空变化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ti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温室气体主要包括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0),CH4和N2O排放会使地表温度增加,降水量发生变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本研究基于1980-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通过IPCC方法对福建省32年CH4和N2O排放量(稻田CH4排放、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动物粪便管理CH4和N2O排放、农田N2O排放)进行估算,编制近32年全省各县市CH4和N2O的排放清单,比较分析各地区时空排放差异的原因,并以2012-2015年的排放趋势并对今后CH4和N20减排提出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980-2011年福建省CH4共排放1219.71万t,年平均排放38.15万t;N2O共排放55.36万t,年平均排放万1.73万t。折合为二氧化碳(CO2)当量,1980-2011年福建省农业CH4和N2O共排放二氧化碳当量46990.19万t CO2e,年平均排放1468.44万t CO2e;其中CH4排放二氧化碳当量共计30492.69万t CO2e,占总排放量当量的64.89%,N2O排放二氧化碳当量共计16497.49万t CO2e,占总排放量当量的 35.11%。2.1980-2011年,福建省CH4和N2O总体排放略有增长,区域排放上呈现“南北多,东西少”的特点。1980-2011年,沿海地区CH4和N2O的排放有所增加,山区的CH4和N2O变化相对平稳,其中个别县市排放有较大增幅;尤其漳州市与泉州市增幅较大,其排放增长量稍高于其他地级市。3.经预测分析得到2012-2015年CH4和N2O的二氧化碳总当量分别为:1232.76万t CO2e、1201.32万t CO2e1168.10万t CO2e、1133.08万t CO2e,呈现逐年下降的走势,但每年下降幅度较小。
其他文献
Hormesis效应指生物机体在低剂量胁迫物下产生刺激兴奋反应,而在高剂量时却表现为抑制作用的现象。这一现象被认为是土壤应对胁迫的进化属性。近年来,土壤生态系统的Hormesis效应研究备受关注,其中,以土壤酶为测试终点的相关研究成为当前热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性质,尤其是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特征会产生显著影响,这些性状的变化无疑会影响到Hormesis效应的表达。目前,有关土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是由温儒敏先生主编于2016年秋季正式在全国投入使用的新课标教材。该版本教材出版、使用以来一直备受一线教师及教育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其中大多是对其教读课文助读系统以及教材内容的研究,而对自读课文助读系统的专门研究较少。统编本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在旁批、注释、阅读提示、插图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同时进一步强化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更加契合教育改革的初衷。版本设计为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地面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雷达、卫星和ECMWF逐6h再分析资料,通过常规天气分析与315K等熵位涡、锋生函数等综合物理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天气系统演变、冷空气的来源及路径、锋生及次级环流、降水相态、相关预报指标等方面,对2016年4月23日宁夏一次突发寒潮极值暴雪的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属于高空小槽东移合并型,地面有冷高压分裂且主体快速南下,并有锋面
近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公路交通等相关建设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我国以四川为代表的广大西南地区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等条件的约束,导致在这些区域公路建
龙首矿西二采区拟变更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通过诱导上部胶结充填体及覆岩冒落形成覆盖层。为避免因大面积胶结充填体冒落而引发的矿震、冲击气浪等安全隐患影响矿山正
准东-华东±11 00kV直流输电工程在我国即将建成并投入运行,它作为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线路,在投运后将成为我国电网构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其正式投运后
对旧采残留煤体1进行复采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也是提高资源回收率的一个重要方法。对煤矿企业自身来讲,残煤复采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衰老矿井而言,还能
软弱围岩隧道中大都存在围岩强度低、地应力高、变形大且持续时间长等问题,其围岩变形具有非常明显的流变性特征,对软岩隧道围岩变形时效特征的研究应引起重视。本文在查阅国
当前,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大量工作仍是基于质粒系统在进行,质粒系统操作在实验室是可行的,但不适于工业化的大规模应用。这主要是因为质粒系统一般需要外界压力的维持,而
丙烯腈废水中含有剧毒物质丙烯腈、乙腈和丁二腈等,对环境产生极大危害,其中丙烯腈属于我国确定的58种优先控制和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规定的114种优先控制的有毒化学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