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O4纳米粒子的有机硅烷修饰及功能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so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有机硅烷对Fe3O4磁性纳米粒子进行了表面修饰,有效改善了其水溶性和稳定性。在表面修饰的过程中将荧光分子包入修饰层,制备了磁性-荧光复合粒子,并将具有普遍性的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到复合粒子表面,为靶向磁性纳米探针的研制建立了模型。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易水解的性质在水溶性磁性纳米粒子外包被一层网状交联的SiO2,修饰后粒子呈规则球状,粒子间聚集减少,并且通过对TEOS加入量的控制,初步实现对粒子尺寸在一定程度上的控制。选择修饰后粒子形貌良好且大小适中的工艺参数进一步控制和筛选粒子,采用逐滴加入TEOS的方式有效地控制了粒径和均匀性,提高了粒子体系的稳定性,继而采用离心分离和用永磁铁沉淀的方法去除过大和过小的粒子,获得粒径分布更窄、形状更规则的粒子。X射线衍射证实表面修饰对Fe3O4纳米粒子结构无明显影响;包被后红外光谱出现明显的Si-O键强红外吸收峰。等电点和磁性能测试表明修饰后的粒子在与人体环境相当的PH条件下可稳定存在;且仍呈良好的超顺磁性,无剩磁和矫顽力,但受SiO2层影响,粒子饱和磁化强度下降,包被后的磁化曲线有“低头”现象。将异硫氰酸荧光分子(FITC)与3-氨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合成反应前驱体,与TEOS共同水解包被Fe3O4纳米粒子,合成出磁性-荧光复合粒子,使粒子在具有磁性的同时又具有荧光发光特性,在粒子表面引入了胺基功能团,并将牛血清蛋白偶联到粒子表面,实现了粒子的功能化。包入修饰层荧光分子浓度增加,荧光发射光谱强度增加;但当包入荧光分子过多时,荧光强度下降。
其他文献
共探行业趋势,共谋创新之道.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为帮助医院从财务管理迈向智慧财务运营,从而提高管理效
期刊
目前《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早已脱离以前的单纯理论或实习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教师要仔细研究教学效果中的细节问题,避免上课热热闹
碲化镉(CdTe)具有良好的光电学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成为制备高效率、低成本的多晶薄膜太阳电池理想的吸收层材料。本论文综述了CdTe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概况,并对
随着军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主要教学模式.而多媒体技术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交互性强、虚拟仿真等特点,在当前课堂教学相对占主体的情况下,是现代信息
本文研究了不同结构的离子液体与几种极性不同的有机溶剂的混溶性以及二元混合体系的物化特性,讨论了离子液体与有机溶剂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选择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