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非甾体抗雌激素新药屈洛昔芬的合成和新生物活性.Droloxifene 1,化学名:(E)-1-[4-(2-二甲氨基乙氧基)苯基]-1-(3-羟基苯基)-2-苯基]-丁-1-烯,是美国辉瑞公司正在研制开发
【出 处】
:
上海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医学院 复旦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非甾体抗雌激素新药屈洛昔芬的合成和新生物活性.Droloxifene 1,化学名:(E)-1-[4-(2-二甲氨基乙氧基)苯基]-1-(3-羟基苯基)-2-苯基]-丁-1-烯,是美国辉瑞公司正在研制开发中的一种非甾体抗雌激素一类新药,临床可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它是从对临床首选药物他莫昔芬(Tamoxifene)2体内活性代谢物的研究中,寻找发现和设计合成的一种新药.临床前药理研究报道;其对雌激素受体的亲和力为他莫昔芬的10-64倍,具有更强的抗雌激不比作用,抗雌激素活性与雌激素活性之间的分离程度更好,因而治疗指数更高.2、一些有潜在生物活性的O、S杂三环杂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生物活性的研究.美国北卡大学药学院新近从植物Lomatium Suksdorfin的果实中分离到一种双氧杂三环杂环化合物Suksdorfin 16,具有明显的抗HIV活性,并以其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发现DCK类化合物17均有极强的抗HIV活性(EC<,50>,0.000256μM)和极高的治疗指数(136,179),且初步药理研究表明,不是逆转录酶抑制剂,可能作用于新的靶点.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氧、氧杂三环杂环母核上取代基的变化,对于改变母核上杂原子的杂环母核骨架的化学修饰工作还未深入.因此根据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以其他杂原子(如N、S等)代替DCK类化合中原有的氧原子而形成的三环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对构效关系的分析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肯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蝉翼藤(SecuridacainappendiculataHassk.)为远志科远志族蝉翼藤属攀援灌木.为了充分利用中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寻找蝉翼藤的活性成分,作者对蝉翼藤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六味地黄(Liuwei Dihuang,LW)方是滋补肾阴的经典名方,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显著.该室已有研究表明,LW具有益智作用,但其影响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及其益智作用是
该研究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治疗结肠癌的导向药物"(96-C02-01-15)的一部分,所使用的二株单抗分别是3A5和3D6.单抗3A5是以人肝癌BEL-7402细胞作为靶抗原免疫LOU/C大鼠,取
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在传统医药中,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四肢麻痹,痛经,挫伤等疾病。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它不
木芙蓉叶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的叶,在民间早就用来治疗多种疾病。现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版),在许多民族地区也被普遍使用,治疗脓肿、带状疱
药物动力学分析的基础是对药物及其代谢物生物样品的分析。这些分析方法需要灵敏的现代化分析仪器,例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由于质谱既具有专属性又具有通用性,因此是一个理想的色谱检测器。近年来由于液相色谱和质谱之间接口技术的成功发展,LC/MS已经成为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本文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进行检测定量,建立了3种专属、灵敏、快速的定量分析
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将艾叶卷制成艾条,暗火燃烧,在人体的穴位上灸之,产生热作用、药性作用与光辐射作用的综合效应,共同通过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