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将艾叶卷制成艾条,暗火燃烧,在人体的穴位上灸之,产生热作用、药性作用与光辐射作用的综合效应,共同通过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关于药性作用的研究,人们普遍集中于艾叶与艾烟稳定化学成分研究,对艾烟中不稳定物质如自由基研究较少,已有研究表明自由基既有生理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病理作用。所以能从自由基角度去分析艾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是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论文以艾灸燃烟为研究对象,检测艾叶燃烟中活性自由基,从自由基的角度来分析艾灸的安全性;同时找到了研究自由基生物活性的方法,以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再现自由基分析其抑菌活性,为艾灸燃烟为何用于室内空气消毒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采用微波法合成了艾烟中发现的5-叔丁基连苯三酚,为后续研究提供原材料。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 1、DPP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在甲醇溶液中溶解度较好,颜色呈现深紫色。当抗自由基物质与DPPH发生作用,其颜色就会变浅,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变化程度,从而间接判断抗自由基物质的含量。本章就是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比较艾灸燃烟与艾灸燃烟中稳定物质对DPPH自由基的作用,通过两者紫外吸光度差值来间接说明艾灸燃烟自由基的存在,同时比较不同储藏期的艾灸燃烟自由基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艾灸燃烟中清除DPPH自由基的成分既有稳定的化学物质,也有不稳定的自由基,随着储藏期的延长,自由基浓度减少。其中1年艾叶燃烟中自由基含量最高,3年与5年艾叶燃烟中自由基含量相当,3年比5年稍微高一些。这是因为随着储藏期的延长,艾叶中挥发油会减少,而挥发油经高温裂解可生成多种活性自由基,所以1年艾叶燃烟中含自由基最多,5年艾叶燃烟含量最少。艾灸燃烟自由基的存在与其浓度随储藏期变化可以更进一步地阐释艾灸的生物活性与安全性。 2、艾烟常用于室内的空气消毒,其效果还比较好,我们猜这其中起作用应不止是艾烟中稳定的化合物,还有艾烟中不稳定的物质如自由基,所以本章就探究了自由基对细菌的作用效果。本章实验内容是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SR)验证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产生的半醌自由基,并应用HPLC法检测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的反应产物;应用打孔法,研究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对BL21大肠杆菌、MRSA、MSSA3种菌的抑菌作用,并采用了96孔板法研究其对这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通过测量这3种细菌的生长曲线来比较对苯二酚在PH=7.5与PH=6条件下的抑菌活性,及其对MRSA、BL21大肠杆菌、MSSA3种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为ESR检测到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产生半醌自由基,半衰期较长,其抑菌作用较对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放置2天后产生的最终产物都强;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的抑菌作用远远强于其在中性或者偏酸性条件下,说明半醌自由基参与了抑菌作用且是活性较高的物质。 3、5-叔丁基连苯三酚是从艾烟中分离出的一种代表性的酚类物质,本课题组已分析了其抗菌作用,但是关于此化合物的来源,只发现一篇文献报道了此化合物的合成,且合成步骤繁琐,收率不高,因此为了后续课题组对其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就需找到一种较简便且收率高的方法来合成它,所以本着为课题组后续研究提供样本,合成了此化合物。本实验以焦性没食子酸与叔丁醇为原料,在磷酸条件下,微波催化合成5-叔丁基连苯三酚。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合成5-叔丁基连苯三酚的优化条件为:n(连苯三酚):n(叔丁醇)=5:8,反应时间为7 min,反应强度为中低火(231 W),收率达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