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城镇进行低碳、生态的发展,而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气候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在城镇空间中的气候舒适性。采取大量的高科技手段对缓解城镇气候提高人体的气候舒适性只会加大对城镇能源的消耗,加剧对气候的不利影响。而传统城镇在对气候多年适应性的影响下,具有较多的低碳低技术的城镇空间形态气候适应性策略,因此有必要展开气候舒适性角度下的传统城镇空间形态的研究,并对现代城镇的建设提出低碳低技术的建议,以指导现代城镇建设既满足气候舒适性的要求,又能保证城镇的低碳发展。本文首先从适应性理论的角度出发展开气候舒适性与城镇的研究。这一部分分两条并列的研究脉络进行。一条是从气候舒适性的影响因子及评价出发,为后文川西平原四季气候热舒适性的特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条脉络则是气候舒适性与城镇空间形态的作用体系出发,包括气候舒适性在城镇规划建设领域的应用以及气候、气候变化对城镇空间形态的关系研究。最后得出了城镇空间形态与气候舒适性在城镇空间形态的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的作用体系。其次,以短板理论为基础,依靠气候舒适性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展开对川西平原四季气候热舒适性特征进行研究,从而获得川西平原气候热舒适性的限制因子。再次,结合气候舒适性与城镇空间形态的作用体系,通过文献和实地踏勘进行理论的实证经验研究、weather tool分析计算软件的客观实证研究、人体对空间气候舒适性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来验证川西传统城镇空间中与气候舒适性的关系。最后,结合川西平原传统城镇空间形态特征对气候的适应性方法与现代城镇现状提出相应层面的启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