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比较与可视化系统开发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mscuos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结构损伤识别领域,利用结构静力响应数据的变化或者动力特性的变化进行损伤识别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很多学者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工作,得出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结论。本文主要针对基于结构静力位移响应的损伤识别理论、基于动态频率变化的损伤识别理论、基于模态力余量的损伤识别理论、基于动静数据相结合的损伤识别理论以及基于模态参数灵敏度的损伤识别理论进行了推导和介绍,并且对这些方法的使用范围和识别精度进行了比较,具体内容包括:①推导了基于静力位移响应的结构损伤识别公式,利用该损伤识别公式可根据结构损伤前后在相同静荷载下的静力位移响应的改变来识别结构发生损伤的位置与程度。②推导了基于结构动态频率改变的损伤识别公式,该公式利用结构损伤前后固有频率的改变来进行结构损伤识别。③推导了基于模态力余量的结构损伤识别公式,其理论基础为先构造结构某阶振型的模态力余量,然后将其表示为关于结构损伤系数的方程,通过解该损伤方程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与程度。④介绍了基于模态参数灵敏度的损伤识别方法。⑤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静数据相结合的损伤识别方法,基于动静数据相结合的损伤识别方法由于结合了结构的静力响应信息和动态信息,因此更能全面的反应结构的内部信息,可以弥补单独使用静力法或动态法的不足,使损伤识别更为准确,且适应性更为广泛。⑥编制了桁架结构和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程序,静力分析程序和损伤计算程序。用本文提出的各种损伤识别方法对桁架结构和框架结构进行了损伤识别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揭示了各种损伤识别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⑦进行了建筑结构损伤诊断的可视化研究,开发了悬臂梁、简支梁、连续梁、桁架结构、框架结构的损伤识别可视化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完成结构损伤前后的有限元建模、模态分析和静力分析等,最终应用本文提出的静力法、动态法、动静结合法、模态参数灵敏度法等损伤识别方法对其进行损伤识别。
其他文献
高速铁路对其线下结构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有着严格的要求。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是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由于土体模型比较复杂,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水平远落后于工程实践。
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脚手架的承载力和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而脚手架杆件之间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是决定脚手架承载力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十字盘盘销式钢管脚手架
横向内力分析有多种方法,如刚性支承法、“TYL”框架法、推广的“TYL”框架法等。随着分析方法的不断改进,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精确度也不断提高。本文在已有横向内力分析方法
残积土是岩石分化后残留在原地的土,而坡积土是位于山坡上方岩体风化的碎屑物质,在流水或重力作用下运移到斜坡下方或坡麓处堆积形成的土。我国南方分布有大面积的残坡积土覆盖
电网是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工程,架空输电线路则是电网的重要部分,负责电能的传输、调节和分配。通常作用在输电线路中的外部荷载包括风荷载、地震荷载、覆冰荷载、温度荷载以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等。以往的冰灾调查表明:覆冰荷载是输电线路最大的威胁之一。所以,输电线路的覆冰脱冰及其动力响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实际工程中输送电能的干线主要为高压线路,其导线多是分裂导线,分裂导线由于多分裂的型式和间隔
在日照和气温变化等各种气象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桥梁结构内部会产生随时间变化的非线性温度分布,进而产生温度应力。混凝土箱梁在桥梁结构中应用广泛,其日照温度效应十分显著。由
非饱和土边坡大部分是在降雨期间或者降雨之后发生失稳破坏的,而在传统的边坡渗流和稳定性分析中,雨水入渗对土体内部水压力产生的影响很小,这与实际情况不太一致,其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结构不断涌现,且其结构形式和规模不断变化,设计研究方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建设场地条件的限制,以及使
在强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进入弹塑性工作状态,静力弹塑性分析即Pushover法作为一种结构非线性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已经成为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传统的P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饮用水水质的重视,传统饮用水消毒处理工艺已经很难达到新的水质标准要求。臭氧作为高效的氧化剂和杀菌剂,以其良好的处理效果已经成为饮用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