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南宋吴自牧所撰《梦粱录》是一部载有丰富饮食词汇的笔记。本文对饮食词汇进行考释探源,以期帮助我们了解宋代食品语言的构词理据。考释陌生疑难的饮食词汇,对汉语词汇史的发展也有裨益。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梦粱录》饮食词汇进行探究。第一部分,对《梦粱录》饮品词汇进行探究。将《梦粱录》饮品类词汇分为茶、酒、养生汤剂和其他饮料几类。对于茶类,分析了茶的产地、得名之由。对于饮料,主要考释了其构词理据、成分口感,以及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吴自牧所撰《梦粱录》是一部载有丰富饮食词汇的笔记。本文对饮食词汇进行考释探源,以期帮助我们了解宋代食品语言的构词理据。考释陌生疑难的饮食词汇,对汉语词汇史的发展也有裨益。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梦粱录》饮食词汇进行探究。第一部分,对《梦粱录》饮品词汇进行探究。将《梦粱录》饮品类词汇分为茶、酒、养生汤剂和其他饮料几类。对于茶类,分析了茶的产地、得名之由。对于饮料,主要考释了其构词理据、成分口感,以及在后世的流传等方面。酒类部分,重点考释一些酒名由来以及其文化内涵。《梦粱录》所载的养生汤剂,多将食品与一些养生中药材同煮,互相搭配以达到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的效用。针对养生汤剂,多探索其配方成分、制作方法和饮用禁忌。第二部分,对《梦粱录》食品词汇进行探究。按照门类将其分为主食、菜肴和点心等类。主食主要有面、粥等类,是最普通的食物。主食类词汇,主要分析其形制、得名之由、配料、制作方法和文化意蕴。点心,按照其形制形态大致分为糕、饼、包、团、酥等类。对于点心类词汇,主要从其外形特点与命名理据、配料、制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菜肴类词汇,按照菜肴烹饪方法分为炸制、熝制、煮制类菜品;按照食材加工方法分为腌制糟制、灌制、酿制等类菜品。对于各类菜肴,主要依据其配料、烹饪方式探讨其得名之由,对一些疑难词汇进行重点考释,探求其口感和评价。第三部分,从《梦粱录》饮食词汇管窥宋代饮食文化。共分为三个部分:一为重视家庭的思想,多表现在饮食种类和名称上。二为养生保健的思想,表现于配方和制作方式方法上。三为趋吉避凶的思想,表现于饮食的命名、使用场合及方式上。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深入人心,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为音乐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2020年10月1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更加凸显了国家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合唱作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对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学者的关注,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课堂中教师教学必要的工具。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了文化、学习者、学习内容和技术视角的CTCL范式应用于小学数学“分数比大小”的教学中,尝试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高年段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培养。本研究证明了四年级学生关于分数知识点的认知起点是可分类的,并按学业水平的不同,分成八个层级,对应到相应的数学抽象思维培养的组别中。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数学本身所呈现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观念逐渐得到重视,“数学文化”成为学术界和教育界的热议话题。本研究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对数学文化的类型划分,认为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包括数学史、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文化、科学技术中的数学文化和人文艺术中的数学文化。以中国的苏教版和美国的加州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两版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内容进行定量研究和
献礼片作为中国独特的电影文化现象,自出现便与国家发展和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它们传递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旋律,是执政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英雄”则作为献礼片中核心的人物,既担任电影叙事的功能,又作为国家意识的载体,承载着行为标杆的引领作用,自带强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英雄的出现是时代精神的强烈呼唤,英雄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不同历史时期,英雄形象的塑造及性格特点、美学意义等方
自《侵权责任法》颁布以来,共同危险行为就一直是民法学界研究的热门。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所公布的共同危险行为案例进行统计,发现存在四大问题:相同情形不一定会被认定
本文基于白薇1926至1949年间的文学创作情况,从主题和手法两方面出发,将她的创作分为三个时间阶段:第一阶段从1926-1930年。该时期的创作体裁以戏剧为主,在创作手法上,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抒发恋爱哲学,涵盖了“爱”与“美”的主题;第二阶段从1930-1937年。白薇受国内革命号召,回国参加革命活动,该时期的创作体裁多样,涉及戏剧、小说、诗歌、文论等,创作手法也开始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型
上海开埠后超过广州成为全国的第一港口,且在洋人划立租界的情况下,境内城市空间迅速由传统江南水乡蜕变为近代都市。其中,上海美租界不仅是近代上海重要的港口区之一,还是上海工业萌芽之地,境内水乡面貌向近代城市的转变过程见证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环境转型,其转变过程及其内在的驱动机制更是对认识上海近代城市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运用历史地理学和ARCGIS的方法,复原了上海美租
汪曾祺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当时他写作的小说和散文在风格上主要有两类,一类空灵,一类平实。80年代初,汪曾祺对自己40年代的一些小说和散文进行了修改和重写,这些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汪曾祺对故乡高邮的人物书写和对昆明西南联大校园生活的回忆。此时,风格平实的作品成为了他的写作主流。汪曾祺有意识地选择和接续了40年代部分作品的主题,反思自己40年代的写作方式,用80年代的情感重新观照普通劳动者和平凡
英语是世界广泛通用的语言,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取得广泛共识。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同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存在差距,学生阅读量不足,现有的英语教材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为此本研究通过阅读圈在初中生英语原版小说分级阅读的应用,旨在解决以下研究问题:1.当前上海初中英语阅读的现状如何及其存在哪些问题?2.阅读圈模式下英语原版小说分级阅读对初中生英语阅读品
本文主要选择明清以来的大同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为研究个案,运用城市历史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比对相关文献资料和较为细致的图上复原,力图深化明清以来大同城市实体平面格局复原的研究。本文第一部分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先将大同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并厘清大同城市的发展脉络,从中汇总提炼相关的城市建设变迁的信息,进行论述分析。第二部分以方志资料为基础,以近现代实测地图为底图,沿着由今及古的时间线,回溯复原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