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确定的文化背景及培育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ab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社会深刻变革使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部队的冲击不断加深,势必影响和侵蚀着部队官兵的精神世界。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军队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对于打牢官兵思想信念,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从深刻认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确立的文化背景入手,论述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产生的思想渊源,阐释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五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价值,最后结合上述论述,提炼出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一是强化教育引导,坚定理想信念,打牢党指挥枪的意识。二是与思想政治教育、部队具体使命任务相结合,提高培育的实际效果。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总体培育效果。
其他文献
“金砖国家”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四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它们也是正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大国。本文选取这四国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考虑是这四个国家都是某种意义上的
信用证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一种贸易结算方式,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之一。信用证以银行的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贸易中因难以掌握对方资信情况而互不信任的难题,而且也为贸易双方提供了融资便利。但是信用证制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信用证自身独特的运作机制在便利贸易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信用证欺诈日益猖撅,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世界各国为了弥补信用证机制的运行缺陷
不完全给付又被称为不完全履行,指债务人虽然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了履行,但其履行的义务不符合债务的本旨,这是民法理论中一个重要且富有争议的传统问题。我国立法虽未就不完
杨荣新教授是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奠基人之一,民事诉讼法学界著名学者,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事经济司法研究中心主任、诉讼法学研究中心顾问、中国法
法院于判决书中公开合议庭少数意见,是判决书改革和合议庭改革的衔接点,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尚属新生事物。2001年,广州海事法院率先公开合议庭少数意见。随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
宣传是政党领导的合法性建构,这是由宣传和政党领导的特点所共同决定的:一方面,作为共产党国家的特殊政治现象,政党领导源于“政党理想”而非“国家制度”,主要包括三种统治形式,即
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过错是指被害人实施的,与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发生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并且应当受到法律非难的行为。二战之后被害人学逐渐兴起,并在各国的刑法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