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碳/碳(C/C)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增强体和热解碳基体组成,C/C复合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界面脱粘导致的崩块、崩裂现象频发,异性构件性能和尺寸的不稳定性等,针对目前C/C复合材料在苛刻服役条件下的损伤演化问题,本研究将界面设计引入到碳纤维预制体增强的C/C复合材料中以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本文采用化学接枝法,将氧化石墨烯(GO)界面接枝在官能团修饰的碳纤维上,利用GO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官能团构建纳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碳(C/C)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增强体和热解碳基体组成,C/C复合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界面脱粘导致的崩块、崩裂现象频发,异性构件性能和尺寸的不稳定性等,针对目前C/C复合材料在苛刻服役条件下的损伤演化问题,本研究将界面设计引入到碳纤维预制体增强的C/C复合材料中以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本文采用化学接枝法,将氧化石墨烯(GO)界面接枝在官能团修饰的碳纤维上,利用GO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官能团构建纳米纤维-碳纤维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致密化制备C/C复合材料。得出主要结论如下:研究GO界面引入对C/C复合材料基体微观结构的影响:GO引入后,C/C复合材料基体织构未出现多级分层结构,经PLM测得消光角在21±2°左右,结构为高织构热解碳。当GO的尺寸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较纯C/C复合材料基体晶粒大,生长特性少,基体热解碳具有环形裂纹等相比,GO的引入改善了C/C复合材料基体微观结构,使基体明显细化,诱导生成大量的生长锥与晶界。继续增大GO的尺寸,GO在预制体内接枝含量下降,活性位点减少,对基体的诱导作用较小。相比于p H=1.5±0.5,p H=3.5±0.5接枝环境下GO-C/C复合材料GO富集区基体的石墨化程度提高更大,具有更小的(002)晶面间距d002值和更大堆垛高度Lc值,ID/IG比值减小,石墨烯平面大小La增大,GO-C/C复合材料的有序度提高。研究GO界面的引入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弯曲性能而言:GO的尺寸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提高C/C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最高幅度约为29%和51%,而继续增大GO的尺寸则会导致C/C复合材料表观密度降低、开孔率增多,使C/C复合材料弯曲性能降低。GO界面的引入,使C/C复合材料的弯曲断裂脆性增大,这与高织构热解碳脆性大有关。对层间剪切性能而言:GO界面引入提高了C/C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最大提升幅度为55%和72%,GO引入提高了C/C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强度及基体的内聚力,使破坏性裂纹得以偏转。对面内压缩性能而言:GO界面的引入对C/C复合材料面内压缩强度提升幅度有限,仅当GO的尺寸为8-15μm时,C/C复合材料的面内压缩强度提高了27%和35%。相对于p H=1.5±0.5接枝环境下GO-C/C复合材料,p H=3.5±0.5接枝环境下GO-C/C复合材料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程度更加,仅当GO的尺寸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较低p H值,碳纤维表面质子化现象严重,导致接枝不完全,基体组织结构改善程度较低。研究GO界面引入对C/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GO界面的引入可改善C/C复合材料纤维/基体界面结合弱、基体组织微观结构缺陷多的特性,致使其抗氧化性能提高。对氧化性能而言:GO8-15μm-C/C复合材料的氧化失重率较纯C/C的40.22%提高了45%和51%。对热震性能而言:GO-C/C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较纯C/C提高了42%和38%,较p H=1.5±0.5接枝环境下GO-C/C复合材料,p H=1.5±0.5接枝环境GO-C/C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较高,C/C复合材料的基体缺陷增多,表观密度下降显著,开孔率增大,闭孔增多。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大气层中有效成分物质遭到分解,导致大气层阻挡紫外线能力下降,使人类的生存环境状况面临着重大的威胁和挑战。纺织品作为对人体外表面积覆盖最多的材料物质,为机体阻挡紫外线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中,棉织物以其优异的亲水性、柔软性和保暖性等舒适性能及绿色环保特点成为当下许多人穿着服饰材料的首选,但棉本身防紫外性能很差。因此,通过对普通棉织物进行整理,可改善其防紫外性能,扩大使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使用空气净化系列产品成为人们预防疾病的一项重要举措。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是一类新型过滤材料,基于过滤材料本身的物理拦截、惯性效应、布朗扩散、重力沉积等效应,对材料进行驻极处理使其带上电荷,能够对空气中的带电粉尘起到静电吸附的作用,从而改善材料的过滤性能。使过滤材料能够带上均匀并稳定的电荷是研究的热点。本征态聚苯胺是一种绝
高强纤维的优异性能使其在工业、防护等方面具有相当突出的表现,近几年,随着它在各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广泛,高强纤维的自身性能受到很大关注。基于我国对高强纤维的生产及研究现状,开展对高强纤维的单纤维压缩弯曲性能的研究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课题是对几种高强纤维的单纤维压缩弯曲性能进行测试,得到表征纤维压缩弯曲性能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测试结果绘制出高强纤维压缩弯曲曲线。同时对高强纤维进行了一系列基本结构
电磁波的广泛应用虽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已经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对电磁波进行有效吸收不仅可以改善电磁环境,在军事上还能达到军事装备的隐身效果,所以研发具有优异电磁波吸收性能的材料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课题的目的是制备柔性结构的织物吸波材料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过涂层整理等方式来实现吸波性能,采用湿法纺丝的方法,将不同含量的碳纳米管(CNT)、碳化硅(SiC)粉体添加到聚丙烯腈(PAN)纤维中,制
近年来,绿色纺织品因生态环保且对人体无危害而大受人们的推崇,因此,本文利用天然丝素蛋白对家纺棉纱进行整理,并利用改性后的纱线开发出一款绿色舒适性的家纺产品。丝素蛋白附着于家纺棉纱后能提高纱线的可织性和亲水性,再利用丝素家纺棉纱织造丝素家纺织物,使得织物具有吸湿、亲肤、柔软等众多优良的特性。首先,选取合适的蚕丝脱胶方案对蚕丝进行脱胶处理,然后将脱胶处理后的丝素纤维用溶解体系进行溶解,利用透析袋去除多
隔热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对隔热材料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材料在具有优异隔热性能的同时还要具有耐火性、高强度、轻质、抗腐蚀等性能,使得隔热材料的研究和探索成为热点。本课题以整体性能优异的机织间隔织物为增强体、导热系数较小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等材料作为隔热填充材料制备了间隔织物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并研究其隔热性能。首先选用无碱玻璃纤维合股纱为原料,通过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作为一类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多孔材料,凭借其独特的多孔结构和光电性能,已在吸附、光催化、荧光传感等领域展示出了非比寻常的应用优势。本论文主要探究两种Zr基有机骨架材料在处理水中Cr2O72-、Mn O4-和染料方面的应用潜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氯化锆与2,2’-联喹啉-4,4’-二甲酸合成了中性骨架的Zr-有机骨架材料Zr-MOF-L1,并通过PXRD等方法对其结
目前全世界每年都有数以千万吨计的羊毛因为各种原因被遗弃,是数量最大的废弃蛋白质纤维资源。废弃羊毛对地球所造成的负担很大,会造成很多环境问题,但这些废弃羊毛拥有和普通羊毛相似的性能,完全可以再利用。因此,本课题以废弃羊毛为主要原料研制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对废弃羊毛纤维悬浮液的分散性和悬浮液分散表征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废弃羊毛纤维悬浮液分散的最佳工艺参数;对废弃羊毛湿法非织造包装材料的产品方案进行研究
在带材生产加工中,提高带材外观质量最重要的生产工艺是板材清洗,板材清洗过程中最主要的工具是挤干辊,我国目前使用的挤干辊材料一般是橡胶或金属,但这种材质的挤干辊因其本身缺少孔隙和不吸水的缺陷会导致挤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国外发明了一种特殊材质的辊子—无纺布辊,其最大的特点是挤干效果好、寿命长、拆换方便等。国内有关挤干辊的研究更侧重于辊子的结构方面,本课题主要对无纺布辊用非织造材料进行研究。本课题的目
高硅氧玻璃纤维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器防热烧蚀材料、耐高温绝热体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二元钠硅酸盐玻璃纤维生产高硅氧玻璃纤维纱,具有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但二元钠硅酸盐玻璃纤维化学稳定性极差,易受环境介质侵蚀,难以保存,原丝在空气中拉伸断裂强力会快速损失,纤维间相互粘结,无法进行退并、织造。目前的浸润剂不能有效保护二元钠硅酸盐玻璃纤维性能。本课题旨在研制一种能有效保护二元钠硅酸盐玻璃纤维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