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酪蛋白分散体的制备及其在防紫外织物中的应用

来源 :西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ng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大气层中有效成分物质遭到分解,导致大气层阻挡紫外线能力下降,使人类的生存环境状况面临着重大的威胁和挑战。纺织品作为对人体外表面积覆盖最多的材料物质,为机体阻挡紫外线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中,棉织物以其优异的亲水性、柔软性和保暖性等舒适性能及绿色环保特点成为当下许多人穿着服饰材料的首选,但棉本身防紫外性能很差。因此,通过对普通棉织物进行整理,可改善其防紫外性能,扩大使用范围和应用环境。当下,制备防紫外织物所需的整理剂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无机纳米粒子或含有大量不饱和官能团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组成,但在实际制备及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能耗过大、成本昂贵等缺点,限制其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制备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的防紫外整理剂并将其牢固地应用于棉织物将进一步促进防紫外织物的发展。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地对纤维素/酪蛋白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冷冻条件(-12℃)下,利用Na OH/尿素水溶解体系,将纤维素材料溶解分散,制备出水溶性纤维素;将酪蛋白进行碱性溶解分散,制备出质量分数为10%酪蛋白溶液。在碱性环境下,将不同组分的纤维素、酪蛋白、环氧氯丙烷进行混合搅拌、透析、剪切分散及静止沉淀等工艺制备出水溶性分散体。通过将分散体长时间静止观察,可发现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测定分散体的粒径可知,材料粒子尺寸分布均匀;借助水相凝胶渗透色谱仪分析可知,分散体分子量大于纤维素和酪蛋白分子量之和;由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试分析可得,纤维素与酪蛋白产生了交联反应;对分散体进行防紫外性能测试,其表现出良好的紫外吸收和防穿透性能。(2)将制备的一系列分散体流延成膜,对分散体成膜后的相关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测定薄膜的回潮率和含水率,可得薄膜对水分保持力优于纤维素材料;将薄膜对折而未断,表现出良好的柔韧性;测试分散体薄膜的水分接触角,均不大于90°,表明薄膜亲水性良好。经FT-IR与XPS测试,可发现材料中产生新官能团,表明纤维素与酪蛋白已实现交联反应;由XRD、TG、DTG、DSC等测试条件表明原材料的原有化学结构与键能遭到破坏并产生新的交联键能;通过SEM可得分散体成膜性良好;对薄膜进行紫外吸收率和穿透率测试,表明具有良好的防紫外性能。(3)将制备的一系列分散体分别对棉织物进行浸渍涂覆整理,获得相应的整理后棉织物。测试分散体整理前后棉织物回潮率、含水率及增重率,可得整理后织物重量增大;借助智能白度仪可发现整理后织物白度略有下降,但不影响实际外观效果;通过测试织物的机械性能,可得整理后织物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对整理前后棉织物进行透气性能测试,可得整理后棉织物的透气性有所下降;由水分接触角测试可得整理前后织物均属于亲水性织物。由FT-IR与XPS测试可得整理后织物中存在酪蛋白成分,表明将酪蛋白成功负载到棉织物中;通过对整理前后织物微观结构观察可发现,分散体在织物中成膜良好;通过热稳定性分析可得,整理后织物热稳定性差,表明材料原有化学结构得到破坏;对织物进行紫外吸收和紫外穿透性能测试可得,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防紫外性能;对水洗后织物进行UPF值测试,可得整理后织物仍具有良好防紫外性能。
其他文献
学位
棉织物轧染染色连续化生产中,棉织物在浸轧槽及后续水洗槽中停留的时间较短,为洗除纤维上未固着的活性染料、无机盐及固色碱剂,需经多次水洗、皂洗、酸洗等后处理,该过程所产生的废水色度高、成分复杂,且后处理工艺冗长,棉织物轧染加工的排污、耗水、耗能等问题均十分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针对棉织物轧染的工艺流程及特点,将原位矿化染色技术应用于轧染加工。在染色环节加入染色助剂XY,以期提高活性染料利用率,降
当今染料废水排放所带来的水污染已经成为了人类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这些染料废水不仅色度大、毒性强,而且通常情况下很难被自然降解。传统染料废水处理方法如物理吸附、化学降解等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局限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以其极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节的孔径等优异性能成为了染料废水处理的优质候选材料,而且MOFs凭借其类半导体性对有机染料展现出的光催化
石墨烯(GO)是由二维的sp2键合碳原子所组成空间平面六元环结构材料,因其独特的本征结构,石墨烯在多领域中均展现出优异性能,成为科学研究及各应用领域瞩目的焦点。与柱状碳纳米管(CNT)微观结构相似,同样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性能。基于此,有研究人员将各种形式石墨烯材料作为纳米增强体,使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获得多功能性,此类研究已涉及许多领域并形成初步产品。然而,由于石墨烯材料的疏水性以及化学惰性
高硅氧玻璃纤维在国防及航空等领域中至关重要,其中二元高硅氧玻璃纤维由于高性能、低成本、低污染的优势,备受各国玻璃纤维行业重视。但因二元高硅氧玻璃纤维的耐候性差、纺织加工性差等问题,在国内并未实现大规模生产及应用,其主要技术已被其它国家垄断,尤其是浸润剂技术,严重制约我国二元高硅氧玻璃纤维的发展。因此,研究自主的浸润剂技术对生产二元高硅氧玻璃纤维尤为重要。为解决二元高硅氧玻璃纤维耐候性差、纺织工艺性
近年来,环保、健康、舒适已经逐渐成为消费者选购纺织品的考虑因素,新型纺织纤维材料为智能化、多功能纺织品提供了新的途径。本课题通过对粘胶基蓄热调温纤维、石墨烯改性涤纶纤维的外观形态、力学性能、调温、抗静电等性能的研究,选择吸湿性佳且可纺性好的长绒棉纤维与其混纺,针对出现的梳理、混并等问题设置不同混纺比以及纺纱各工序参数,获得条干好、性能佳的调温石墨烯混纺纱线。然后确定合理的调温石墨烯复合功能面料的织
在涤纶纤维染色上染结束后,需通过还原清洗来去除纤维表面的浮色,从而达到产品色牢度要求。然而,无论是传统还原清洗的保险粉,还是新型还原清洗剂,多为含硫化合物。还原清洗过程产生的大量含硫废水,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探索一种可以免除含硫还原清洗剂使用的新型工艺,对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原位矿化染色技术的基础上,探究了免除含硫还原清洗剂使用的涤纶无硫化染色工艺。其基本思路为:在一定条件下
为适应毛织物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毛纱上浆一般采用单纱浆纱机;但单纱浆纱机存在浆槽体积小,高温浆纱浆液含固量易发生变化的问题。因此,室温上浆以其浆液不挥发,浆液黏度稳定等优势,成为毛纱上浆的主要技术。本课题针对明胶在室温凝胶且对毛纱上浆时存在浆膜韧性差的问题,在碱性条件下,采用丁二酸酐(C4H4O3)对明胶酰化改性合成一种毛纱室温上浆用改性明胶蛋白(Gel-C4H4O3)浆料,系统研究了其反应
目前,国内纺织企业使用的纺织浆料大多是由变性淀粉、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等复配而成,与国外纺织企业相比,这种传统的纺织浆料粘度较大,上浆率较高,但织造效率却较低,且浆料配方复杂,其中含有PVA等难降解的物质,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本论文基于传统纺织浆料和新型纺织浆料的相关研究,从市售高聚物产品中筛选出两种可能符合新型纺织浆料要求的高聚物K和XPW,通过与传统浆料的浆液性能、浆膜性能和浆纱性能的
论文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2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丁酸(DMBA)、1,4-丁二醇(BDO)为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WPU)预聚体,并以氨基硅油和硅烷偶联剂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系列有机硅改性WPU乳液。选取性能优异的有机硅改性WPU,应用于羊绒针织制品的整理,提高被整理织物的抗起毛起球、防毡缩等性能,避免了WPU整理羊绒针织制品引起的手感下降的问题。首先,讨论了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