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椭圆管外液体降膜流动数值模拟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an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平管降膜蒸发技术由于能在较小的换热温差及液体工质流量下获得较高的换热系数,因而对于改善换热器换热性能以及节省换热器制造及维护费用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其却并未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换热系统中,其原因在于在水平管降膜蒸发器中,对于换热管束表面液体降膜流动形态及液膜厚度分布有较高的要求,液膜的流态和均匀性直接影响着换热器的性能,而液膜流态和分布受布液方式、管型参数、管束布置等诸多参数的影响。目前对于降膜蒸发换热规律以及各类影响参数的设计研究并未达到精确完善的水平,因此对于水平管降膜蒸发技术管外液体降膜流动形态及液膜厚度分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水平管外液体降膜流动建立了理论模型,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管外液体降膜流动形态及液膜厚度分布进行了数值研究。应用VOF方法对于气液交界自由表面进行追踪,得到管外液膜速度、压力场及液膜厚度分布并同实验值进行对比,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改变计算模型中液体雷诺数、管间距、管型参数及管壁周向角度等影响参数得到不同参数下椭圆管外液膜厚度分布规律以及相同参数下不同椭圆率椭圆管壁下端液膜脱离区的范围和形成规律,对椭圆管在降膜蒸发器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比水平圆管外液体降膜流动液膜厚度分布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尽管液膜厚度值存在一定差异,但数值模拟的液膜厚度分布变化趋势同实验结果较为吻合,能够考量不同区域液膜流动形态及厚度分布规律。在管壁周向角0。-180°范围内,液膜厚度先减小后增大,液膜厚度随流体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换热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液膜厚度的波动性随管壁周向角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145°左右区域内液膜波动性最强,容易在此区域形成液膜脱离区;流体在水平椭圆管外降膜流动时液膜厚度分布规律同圆管相似,并且相同参数下液膜厚度分布较圆管更为均匀,变化幅度更小,在椭圆管外液体降膜流动中,椭圆管管型参数的影响并非线性而是存在最优值;流体在水平椭圆管外降膜流动过程中较圆管能够更快地在管壁表面铺展成膜,进入充分发展区,在管壁下端,椭圆管的液滴集聚现象较圆管有所减弱,液膜分布更为均匀;水平管外液体降膜流动换热管润湿率随流体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水平管外液体降膜流动管壁下端液膜会与管壁脱离而在管壁下方形成液膜脱离区,且液膜脱离区范围随换热管椭圆率的增大而减小.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改良伸直位制动法建立实验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方法.方法:取27只实验兔随机分为A、B组,伸直位制动右膝关节,左膝关节为空白对照,造模后2、6周分别处死A组和B组实验兔
激光推进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推进技术,集高载荷比、无污染、比冲高、可重复发射利用率高等优点于一体。气液两相工质激光推进具有较好的综合推进性能,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
山楂,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水果,具有极好的保健功效。山楂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资源丰富,但山楂鲜食味酸,口感不佳,开发成山楂醋可以很好地弥补其缺陷,适合各类人群饮用,使消费
大功率先进燃气轮机是未来船舶动力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由于我国在燃气轮机事业上起步较晚,利用母型机改造大功率IC循环燃气轮机是目前可行且符合实际的发展方向。总体性能的匹
虾青素是一种萜烯类的类胡萝卜素,具有良好的着色功能和极强的生物活性。不同来源的虾青素由不同的同分异构体组成,其活性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雨生红球藻是天然虾青素的主要
由于结构简单,可以获得较高的压缩比,螺旋槽牵引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复合分子泵压缩级和牵引级以及高真空直排大气干泵中。由其自身特点决定,螺旋槽牵引结构的抽气性能和它的几何形状息息相关,因此其结构优化一直是设计研究的重点。实际工作过程中,螺旋槽牵引结构内的空气流动经历从紊流到分子流的不同状态。不同流态下需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螺旋槽牵引结构的抽气特性。本文使用商业CFD软件ANSYS CFX对粘滞流态下的螺旋槽
我国天然气可用量并不丰富,燃气轮机发电成本居高不下,在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下,较高的生产成本是制约联合循环电厂的重要因素。国内燃气轮机电站实际运行生产过程
为探究适用于变海拔条件的柴油机缸内传热模型,首先分析缸内传热基础理论,找到适合于研究机型的经典基础传热模型,分析海拔变化对基础模型参数的影响效果,根据合理的修正策略
燃气轮机燃烧室的工作情况直接决定了涡轮的进口参数和整台机组的性能参数,所以燃烧室的合理设计非常重要。同时,在燃烧室结构中,头部结构对燃烧室的工作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
本文是以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酶法和酸法结合进行水解工艺的研究。为了降低3-氯-1,2-丙二醇(3-MCPD)的含量,研究了水解大豆蛋白所采用的合适的温度,合适的酸浓度等因素;以及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