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中,尽管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但全世界依然面临着一个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即贫困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贫困国家之一,肩负着缓解消除贫困这项长期且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生态旅游已经成了世界范围性的朝阳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据相关专家调查分析可知,贫困地区往往拥有本身独有且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这与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旅游扶贫这种扶贫方法与以前“输血”式,即通过捐赠物资、民政救济与信贷等方式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即能够有效的提高当地创收能力,增加当地居民就业率,以及投资成本低下等优势。但是由于旅游产业具有一定分散性,导致在旅游扶贫开发行为中各主体之间存在一定复杂的关系,而开发主体之间是否协调和旅游扶贫开发成败有很大关系。 本文以生态旅游扶贫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为切入点,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方法,评价了当地生态旅游扶贫的一些成果,指出各参与主体之间协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