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电子阅读等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传统出版的发展遭遇严峻挑战。而大学出版社由于受高校领导,存在着转制不彻底的问题,相比其他出版机构受到更多的束缚。这使得大学出版社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人才流失。 通过文献及实际调研后发现,大学出版社在转企改制之后已经无法给员工提供事业编制、学校福利、轻松稳定等传统优势,而出版行业低利润率的特点,使得大学出版社也较难提供高薪、行业前景、大型平台等新兴求职热点。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由于缺少有效的激励手段,出版社对于员工吸引力的迅速降低导致的人员严重流失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最为严峻问题的之一。 基于目前出版业发展不景气的现状,大学出版社在物质激励方面较难存在有效增量,因此本文从非物质激励的视角下切入研究。通过相关文献整理,阐述了有关大学出版社、非物质激励、组织承诺的相关理论,并选择组织承诺理论中的继续承诺作为表征员工留任意愿的研究因子。在此基础上,以J出版社为研究对象,设计相关问卷进行调查,获取实证研究数据。 研究发现非物质激励中的精神激励与继续承诺呈显著正相关,而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度是精神激励与继续承诺的中介变量。此外研究还发现,已生育子女者的继续承诺水平比未生育子女者高;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员工比无职称和初级职称者继续承诺水平更高。可见如果大学出版社能根据自身能力提高采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非物质激励措施,尤其是文化单位较擅长的精神激励措施,即使在编制和薪酬上不具备优势,亦能较有效地留住不少优秀人才。 因此建议大学出版社可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实际需求,针对不同继续承诺水平的人群,分别从“加强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和“提高员工安全感与工作时间灵活性”两个角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的继续承诺水平。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大学出版社解决出版社现阶段人才流失的难题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