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phor Translation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American Scene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使用隐喻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非形象性语言所不具备的感染力,使信息接收者不但收到信息,而且还得到美的感受,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信息的精神。传统的隐喻一直被视为文学的一种修辞手段和语言现象,是对语言的装饰和美化,隐喻翻译更多的被置于语言层面上的研究。随着上世纪语言学的兴起,人们逐渐从语言学这一全新的角度研究隐喻。而近几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更是带来了隐喻研究的革命,并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山此可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文化现象,更是一种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是一个概念域对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即始源域对目标域的映射。本文总结了隐喻从传统的修辞方面研究到现在的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的过程和重要的理论。
   近年来把隐喻研究引入翻泽探索也成了一个研究的热点。既然认知足形成隐喻这种人类语言普遍现象的基础,那隐喻翻泽便应当以认知为取向,根据不同的认知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而深刻理解英语隐喻足准确翻译英语隐喻的前提。本文根据各种不同的观点总结分析了隐喻翻译的基本技巧,如直译法、意译法、换喻法和加注法,提出存翻译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的方法。
   《美国景象》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所著的一篇游记。这本书的风格很有“意识流”的特征,因而其中的隐喻句子则是不胜枚举。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将《美国景象》中涉及到的隐喻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分为描述性、言语性、含有内在意义和有特定词语性四个方面,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此外,还对译者的翻译进行了相关评述,对其中翻译的不佳之处也提出了自已的看法与建议。就本书而言,当中的隐喻翻译由于语境、对等、接受程度、翻译目的、译入语文化及翻译规范等的制约,隐喻句子的翻泽方法可以分为上文提及的四种翻译方法。本文通过对《美国景象》汉译本中的隐喻翻译的研究和归纳,提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决隐喻翻译困难的可能性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美国景象》中不同隐喻句子及其翻译的研究与分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如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隐喻翻译,并且使用这一理论提高翻译水平,完善翻译理论。同时也拓展人们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游记。
其他文献
西方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发展的写作模型几乎都很强调构思的重要性(Emig,1971;Flower& Hayes,1980;Gould,1980;Hume,1983),甚至将其视作写作过程的核心。写作构思作为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对促进写作理论本身的研究以及提高学习者的作文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启迪。Flower和Hayes(1981)年提出写作认知模型
学位
期刊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形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迅速发展起来。课件作为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软件,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尽管很多教师在设计应用课件的过程中注意运用图片、声音、影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牛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如何与学生产生互动与交流存在着不足,这就使课件的使用效果远未达到人们的期望。  近年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快速发展起来,并
学位
期刊
期刊
财经类语篇是研究、分析及评价市场经济现象、规律的重要语篇。对财经类语篇的研究也有过不少,但是从概念隐喻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却不多。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掀起了一阵隐喻理论研究狂潮。很自然地,该理论也为财经类语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由于财经类语篇的抽象性与专业性,普通读者难以理解,但是从概念隐喻角度通过对该类语篇中大量隐喻现象的研究,将抽象的市场经济展现出来,能够帮助读者有效地了解经济运行
学位
翻译是人类一项古老的活动。然而,从历史上来看,对翻译这项活动的定义至今仍未得到一致认可。“语言转换”、“对等”、“等效”等词语,常常会用来修饰和描述翻泽这项人类活动。一些专家和学者也结合语言学、宗教学、神学、人类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对翻译的定义和本质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不少理论学说。在这一翻译学研究背景之下,本文结合“道德”的概念及其与翻译的关系,提出翻译这门学科具有“道德属性
学位
英语文学作品汉译过程中,如何使译文与原文达到美的相似,让译文读者领略到原文读者所感受到的美,是长久以来众译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受中国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文学从总体而言表现出模糊走向,重含蓄、重凝练、重意境,讲求言不尽意,意在言外,而英语重理性,重逻辑分析,喜确切,导致英汉表达方式和审美方式不同,进而导致英语文学作品汉译过程中,英语原文的美不能有效传达。此外,由于译者不能充分把握汉语之美
学位
辩论赛不仅是一种思想语言的交流,更是一种智慧才智的碰撞,引人注目,给人以启迪。国际大专辩论赛自1993年举办以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为一次知识和智慧的较最,辩论赛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积累,而且还能给人们带来一种高尚的享受,因此它激起了世界各地大学生的极大热情,为人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本文以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为例,运用合作原则的理论框架,研究辩论赛中的会话含义,着重说明会话含义的产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