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淬火后花岗岩力学性质及渗透性试验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5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干热岩的开采过程中,岩石受到不同冷却水温后受到高温后淬火快速冷却对其物理及力学性质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对高温淬水后花岗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此外,在干热岩的开采过程中周围的围岩处于温度、应力、渗流多场耦合的环境中,研究多场耦合条件下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是评估地下资源长期开采过程中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对高温淬水处理后单裂隙花岗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高温淬火后花岗岩基本物理性质开展了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单轴压缩和剪切试验后含单裂隙花岗岩进行渗透性试验,分析温度和围压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本文首先对花岗岩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200℃、400℃、600℃、800℃)的加热处理,并选择不同的冷却水温(0℃、25℃、80℃)对加热后的花岗岩进行淬火处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高温淬火后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和剪切试验,并分别对单轴压缩和剪切试验后含单裂隙花岗岩进行了不同围压条件下的渗透性试验,分析了高温淬火处理后花岗岩的基本物理性质,研究高温热处理后花岗岩的物理性质随热处理温度的演化规律;并且探讨了高温热处理后花岗岩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渗透率随热处理温度的演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花岗岩的干密度和饱和密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孔隙率和渗透率呈变大的趋势,400℃为临界值,并且不同水温处理下对花岗岩的物理性质影响较小。花岗岩的导热系数和声波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低,通过比表面积试验发现高温淬火处理后花岗岩内部产生大量的微裂隙,使得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变大。(2)不同水温冷却过程中冷却速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冷却时间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边长,冷却水温对冷却速率的影响较小。(3)高温淬火后花岗岩的弹性模量和峰值强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花岗岩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呈减小的趋势,而变形程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变大;花岗岩的内摩擦角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变大,而粘聚力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抗剪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岩石的破坏形式由脆性向延性转变。(4)单轴压缩和剪切试验后含单裂隙花岗岩渗透性试验中得出的渗透系数和围压及温度的关系具有一致性:随着围压的增加渗透系数逐渐减小,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渗透系数逐渐升高。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研究职业译员与学生译员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显化现象,对显化进行归类并探究显化背后的原因。基于Klaudy于1998年提出的显化分类模型,本文将显化现象分为两大类,即强制显化、非强制显化,后者又下分两小类,即逻辑显化与语义显化。本文研究对象共9名,包括6名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译员,以及3名职业译员。完成交传任务后,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简短的回溯性访问,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显化现象背后的原因。
儿童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通常被用来解决一些教育实际问题。《文学百科—文学术语词典》里是这样定义“儿童文学”:“专门为儿童提供的阅读作品,有时尽管是写给大人看的,但对儿童很有用”1。在深厚积淀的俄罗斯文学史上涌现出了诸多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其中包括亚·普希金,列·托尔斯泰,马·高尔基,弗·马雅可夫斯基,萨·马尔沙克,列·潘捷列耶夫等。列昂尼德·潘捷列耶夫(原名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叶列梅耶夫,
目的:1)构建Aβ42聚集多方法表征平台,并以此筛选合适的Aβ42试验材料;2)探究不同厂家IVIG制品中Aβ42抗体含量及干预Aβ42的聚集能力的差异;3)探究IVIG制品中apoE4抗体经作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锂二次电池凭借着自身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传统的锂二次电池由于采用低沸点、易燃易挥发的有机小分子溶剂作为电解液,在电池滥用的情况下会出现起火、爆炸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安全问题,采用不易燃的固态电解质或水系电解液代替有机溶剂电解液成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水系锂二次电池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安全环保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肩关节镜结合推拿康复治疗原发性冻结肩与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tory Drugs NSAIDs)结合推拿康复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研究,对比分析何种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效果更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7.9-2019.9在我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3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植被退化、草地沙化等问题尤为突出,现已经发展成为制约地区乃至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连接着各圈层的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是水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途径。以植被覆盖度为切入点开展植被生态保护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植被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对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切实指导植被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位
贵金属冶炼和二次资源回收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大量贵金属的溶液,高效将溶液中的贵金属加以富集回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目前,吸附法在贵金属离子富集分离方面受到了广泛的青睐。因此,本文以磁性纳米粒子,纳米二氧化硅粒子,MOFs作为基体材料,对其进行功能化,制备了三种新型吸附剂,为贵金属的富集回收提供了新的方式。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1)三种吸附剂分别为:一种Au(Ⅲ)吸附剂
学位
在举报类案件中,“法定处理/答复职责+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认定思路,不仅没有阐明举报人与被诉行政行为之间的利害关系,反而更加凸显了利害关系标准存在的合法权益模糊不清等理论弊端。而保护规范理论通过对规范目的进行解释,将行政诉讼中的合法权益严格限定在“主观公权利”范围之内,进一步明确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分工,同时为原告资格的认定提供了相对客观化的判断标准。但由于该理论引入时间较短,法官们对其核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