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微生物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fc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动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微生物群落与正常生理功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微生物群落紊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甲壳动物作为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胚胎发育时期为甲壳动物重要的发育时期,然而,关于甲壳动物胚胎发育时期的微生物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以罗氏沼虾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的技术手段,探究了罗氏沼虾胚胎在受精卵(OM1)、卵裂期(OM2)、囊胚期(OM3)、原肠期(OM4)、前无节幼体期(OM5)、无节幼体期(OM6)、前溞状幼体期(OM7)和溞状幼体期(OM8)这八个时期的微生物变化,并将亲虾不同组织以及周围环境纳入微生物来源的参考,分析了胚胎不同时期微生物的来源,同时通过转录组测序,探究了受精卵发育至囊胚期时基因表达的变化。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罗氏沼虾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研究。本实验对胚胎发育八个时期的样本以及水环境样本进行16SrDNA测序。结果表明:罗氏沼虾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分类学水平上,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菌属组成不同,囊胚期可能为菌属组成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水环境中微生物的组成与胚胎内微生物的组成相关性不大。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甲壳动物早期肠道菌群的形成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2.罗氏沼虾胚胎发育关键时期微生物变化与相关基因表达研究。本实验采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将受精卵期与囊胚期进行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并结合实验二的分析结果,将囊胚期发生显著变化的差异菌群与差异表达基因做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罗氏沼虾胚胎受精卵发育至囊胚期的过程中,共筛选到6771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表明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转录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差异基因做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核糖体发生、剪接体、RNA转运、小泡运输等生命过程。联合差异菌群分析表明,差异菌群可能与机体的小泡运输、生物合成及代谢过程相关,Burkholderia和Ralstonia的丰度变化可能与DDX6、Cyclin B和ATP synthase subunit 6的表达有关。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筛选分析获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可以作为研究罗氏沼虾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调控和差异表达基因的数据基础。3.罗氏沼虾亲虾微生物组成与胚胎微生物关系研究。本实验对胚胎发育不同时期亲虾的肠道、性腺、肝胰腺以及亲虾所食饲料、水环境样本进行16S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胚胎不同时期下罗氏沼虾亲虾肠道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性腺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肝胰腺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通过SourceTracker分析胚胎不同时期的微生物来源,结果表明,胚胎受精卵内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亲虾肝胰腺(78.05%)、亲虾性腺(3.1%)、亲虾肠道(2.41%)、亲虾饲料(2.83%)及水环境(2.06%)。胚胎囊胚期内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亲虾肝胰腺(23.39%)、亲虾肠道(2.73%)、亲虾性腺(1.72%)、亲虾饲料(1.57%)和水环境(1.06%)。胚胎无节幼体期内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亲虾肝胰腺(13.03%)、亲虾性腺(14.41%)、亲虾肠道(1.13%)、亲虾饲料(1.98%)和水环境(0.85%)。胚胎溞状幼体期内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亲虾肝胰腺(3.56%)、亲虾肠道(1.66%)、亲虾性腺(1.17%)、亲虾饲料(0.39%)和水环境(1.08%)。综上,罗氏沼虾胚胎发育早期微生物主要来自母体的垂直传递,环境微生物的水平传递占比较小。
其他文献
白羽肉鸡是我国鸡肉消费里重要的鸡种,白羽肉种鸡作为白羽肉鸡的父母代或者曾祖代鸡群,具有较高的单体经济价值和生产价值。体温是其重要生理健康指标之一,对白羽肉种鸡实现体温检测有助于提高鸡群福利与精准养殖水平,进而提高生产效益。传统的人工测量或者接触式测量体温都会对鸡只造成应激或损伤,并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本文以单体经济价值较高的白羽肉种鸡为研究对象,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建立鸡只
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 turczs)在我国分布广泛并且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和经济价值,因为其富含果胶和黄酮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大部分关于豆腐柴的研究集中在其中果胶的提取和生产上。乳酸菌的发酵是一种可接受并且可靠的食品技术,可以改善食品的感官品质和功能特性。本研究在益生菌豆腐中添加豆腐柴,期望改善益生菌豆腐的质构特性、感官属性以及功能特性,同时对其消化特性进行了研究。期
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年来在我国多次爆发流行,是危害最为严重的粮食作物病毒病之一,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侵染造成。感病植株通常表现出矮缩、分蘖增加、叶色浓绿等症状。因此,深入研究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与植物寄主的相互作用,探索其传播,致病机制等问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该研究也为今后挖掘、创制优良的抗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往往会遭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其中,干旱胁迫和盐胁迫是危害植物生长发育的两个主要胁迫因素。且干旱、半干旱地区和盐碱地区面积逐渐扩大。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因此,发掘抗旱、耐盐棉花重要基因资源,解析这些基因的抗旱、耐盐机制,进而改良现有品种抗旱、耐盐性状,培育耐逆新品种(系)是棉花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Rab蛋白是小G蛋白中成员最多的一个蛋白亚家族,在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中起关键作
茶树作为一种丘陵山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常种植于土壤偏酸的地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重金属胁迫常有发生。铜(Cu)和镉(Cd)胁迫是茶树经常面临的两种重金属胁迫类型。Cu和Cd胁迫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和内含成分,造成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因此,挖掘抗重金属相关的途径和基因显得至关重要。Cu和Cd胁迫下活性氧的激增对茶树生理生化造成极大影响。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合成与再生是植物清除活性氧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水稻生产的主要任务。但是,我国水稻高产大多以基于施用高量的化学肥料来获得。由此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两个重要过程。充分挖掘作物吸收利用氮素的遗传潜力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因此从当前大面积推广的水稻品种中选育氮高效水稻,评价它们的减氮增效潜力,然后在解析水稻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物学机制的基础上,提出
随着全球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扩张带来了土地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大范围路面硬化减少了城市透水面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避免雨水在不透水地表汇集,往往通过对雨水管道整改,实现大暴雨级别时雨水的快排功能,但这种方式只是暂时减缓了城市内涝,且大量雨水资源被白白浪费。而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强调了充分发挥城市自然下垫面的透水保水功能,将城市看作水分涵养系统,雨水充沛时可以将其吸收至保水层,短缺时可以通过人工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五谷、肉、鱼、奶及相关加工副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丰富,兽药在保证动物源性食品的供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环丙沙星作为新型、高效、广谱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具有多种功能如加快动物生长发育速度、提高动物源性产品品质、降低动物发病率及死亡率等,在水产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对于该类药物的过度滥用常常导致其在水产品中的残留量超标,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中国、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产品品质的要求也逐渐上升。在集约化养殖情况下,常在动物日粮中添加一些饲料添加剂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B2、B6、B12等多种维生素,在机体内彼此协同,共同调节机体的代谢活动,是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早期的研究资料显示,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可合成B族维生素,因此在饲养过程中不需要额外添加。但近年来的研究表
随着全球变化与植物群落关系研究的深入,植物功能性状作为连接植物形态、结构与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桥梁,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运用基于性状的途径来研究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及其对生态过程的影响,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调节机制。目前有关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陆地生态系统地上部,而对于地下部分的根系仍关注较少,并且多局限于物种水平。细根作为植物地下部重要的器官,其功能性状随氮沉降的变化规律能够反映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