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参考点的估算及其在东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渔业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iii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是东海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目前还没有研究在资源评估过程中引入不确定性对东海区带鱼渔业资源进行量化评估。本文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第一次将不确定性引入了东海带鱼的资源评估中,研究了渔业数据中不同水平的噪声和不同初次捕捞年龄对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估计的影响,应用其估计结果与现在的捕捞死亡系数F<,cur>做比较初步评估了东海带鱼渔业资源。计算结果表明:高水平的不确定性将会增加在F<,0.1>和F<,max>估计中的差异从而使其被定义为过度捕捞的可能性减小,从而导致对渔业资源状况的错误评估结论。经过比较表明:F<,0.1>和F<,max>是一更好的参考点,且东海区带鱼渔业明显处于过度捕捞状态。不同初次捕捞年龄下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变化情况的研究表明:增大初次捕捞年龄可以减小现在的捕捞死亡率大于参考点死亡率的概率,从而增大初次捕捞年龄可以改善现在捕捞过度的资源状况。 在接下来的部分本研究把东海带鱼各参数的估计值带入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YPR)、单位补充量亲体量模型(SPR)和单位补充量繁殖力模型(FPR)中来评估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后对改善东海带鱼资源状况的效果。应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估算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后带鱼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的变化,估算在不同初次捕捞年龄(t<,c>)和年捕捞死亡系数(F)情况下带鱼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为了保证在保护单位补充量亲体资源量和尽量使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最大化之间取得最好的结合点,我们设置了六个不同的情况以比较优劣。应用YPR模型、SPR模型和FPR模型估算东海带鱼的生物学参考点F<,0.1>、F<,max>、F<,30%>、F<,40%>和F在休渔制度实施前后的变化,结合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单位补充量亲体量的变化来评估伏季休渔制度的效果。从研究结果来看,当开放捕鱼条件下的捕捞强度越高和开捕规格越小时,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后体现在资源量和渔获量的增长上以及渔获质量的提高上,效果越明显。但随着开捕年龄的提高,其效果越显削弱,而且随捕捞强度的变化影响不大。从当前实施伏季休渔制度条件下的YPR、SPR和FPR分析结果来看,即使实施3个月的伏季休渔制度,由于开捕规格偏小,引起YPR、SPR和FPR均偏低。本文第一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确定性会影响F<,0.1>和F<,max>的估计,从而影响种群资源状况的评估。为了准确地评价一种渔业的资源状况,将不确定性引入生物学参考点的估计是很有必要的。有关伏季休渔效果制度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伏季休渔制度在开捕年龄偏低、网目尺寸偏小和强大的捕捞压力下能体现出其效果,但开捕年龄越高,伏季休渔的效果将会越弱。针对目前东海区总体渔业资源呈衰退之势且中国尚未实施TAC渔业管理的现实,综合本研究两个方面的结论,本文最后建议在严格执行伏季休渔管理的同时,配合执行开捕规格的管理。这是目前合理利用东海区渔业资源较为科学和操作性强的管理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鳜鱼逐渐获得消费者青睐。为了解释鳜鱼的优良肉质性状,本研究采用生物化学和蛋白质化学方法,以鲢鱼为对照,对鳜鱼的三个品种——大眼
鲐鱼是我国近海重要的中上层鱼类资源。随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生效,跨界鱼类资源渔获配额合理分配成为研究的重点,渔业资源归属的判别是研究东黄海鲐鱼的基础。为此,本文采用形
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隶属于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仙女鱼目(Aulopiformes)、狗母鱼科(Synodontidae)、蛇鲻属(Saurida),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的中国、日本以及
我国河口区域污染严重、重要经济生物资源衰退,严重影响了河口海域海洋经济生物自然资源的健康发展。为准确评价贝类增殖与河口海域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为进一步规范增殖放流
在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惠普实验室中,卡尔·陶西格(Carl Taussig)展开了一卷银色的塑料薄膜,上面布满了面积只有几平方厘米的小方格。这卷塑料薄膜,以及弃于桌子凳子上的零碎材料,虽然看似平常的银色包装纸,但是其表面的每个小方格中都包含着数千个硅晶体管。与传统平面显示器相比,这些晶体管同样可以快速成像,且其制造成本更低,寿命更长。  目前,无论是平板电视的显示器,还是iPad显示器,用来控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