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选择中古入声字(以下均称为入声)在平山方言的演变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平山方言各点之间语音比较复杂。而这种复杂性,又集中体现在入声调类和入声韵母的演变上面。研究这个问题,对研究平山方言语音以及其他地方的入声问题都是有价值的。目前虽然已经出现了少量的研究平山方言语音的论文,《河北省志·方言志》和《平山县志》也涉及到平山方言的入声问题,但整体上看,这些研究及成果往往是以单个点的语音为描写和研究对象,还没有人对平山方言各个点进行较为全面充分的调查研究。因此,入声在平山方言的演变的复杂性和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论文选择这个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论文的研究思路是先对平山方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点的语音系统行描述,并对其发音特点做简单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入声调类和入声韵母在平山方言的演变进行分析研究。论文全文除绪论以外,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平山方言语音系统”,这一章对平山方言有代表性的方言点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并简单归纳了这些方言点的特点。平山方言各点的语音比较复杂,虽然各点之间在声母韵母的音类和音值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最主要的差异还是表现在声调和是否有喉塞尾韵母上面。声调调类上,有三调、四调、五调和六调几种类型。声调的古今演变上面,有的平声分阴阳,有的不分。有的点入声分阴阳,有的点古去声分成跟声母的清浊并没有关系的两类。韵母方面,有的有带喉塞尾的入声韵母,有的没有。在有喉塞尾韵母的各点,喉塞尾韵母的多少及系统性也不一样。第二章“中古入声在平山方言的今调类的具体表现”,这一章对入声调在几个有代表性的方言点的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入声调在平山方言除了在小觉方言中已经完全派入到舒声调类,其他点入声调大体还保留为独立的调类,但是各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入声调派入到舒声调类的情况。大体上来说,西部靠近山西晋语区的各点仍读入声的字要多一些,东部则要少一些。大体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入声调类的保留与否,以及舒化后派入哪个调类,跟声母的清浊有关系。第三章“中古入声韵在平山方言的演变”,这一章研究入声韵在平山方言的演变情况。入声韵母在平山方言各点体现为两种类型,西部的一些点保留数量不等的带喉塞韵尾的入声韵母,东部的各点喉塞韵尾丢失,跟阴声韵母合流。平山方言入声韵母的保留与舒化,跟自然地理条件有关系。西部临近山西盂县、五台县的各点保留喉塞尾韵母。东部平原、丘陵地带包括处在平原在西部山区延伸地带的杨家桥和小觉则丢失了喉塞韵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