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央教育转移支付对地方教育供给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0407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我国提出:要五年内,全面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目标,全面构建现代化教育制度体制,大幅提升我国教育的总体实力以及影响力。可见,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为主题的时代发展中,教育公平依旧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地方政府能否提供高质量教育是推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教育领域目标的核心动力。教育转移支付设立的政策目标在于为地方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同时引导和激励地方政府增加地方教育供给。近年来,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一直保持着规模上的增长,但是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教育转移支付的改革的也需不断推进。我国中央教育转移支付能否激励地方教育供给,是优化教育转移支付的重点。在此背景下,需要对中央教育转移支付的效应进行客观的评估,为我国教育转移支付的改革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引,从而有效促进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央教育转移支付相关的理论研究。其次,在分析中央教育转移支付的总量与结构、分配因素以及绩效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央教育转移支付制度资金规模偏小、资金分配标准不透明和监管体系尚不健全这三方面问题。同时,本文从投入、产出和结果,这三维度建立教育供给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各地教育供给情况。然后本文选取了199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央教育转移支付对地方教育供给的影响,以及分区域分析了中央教育转移支付对地方教育供给的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教育转移支付对各省地区教育供给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教育转移支付对地方教育供给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以及教育转移支付与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地区的教育供给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最后本文结合现实情况,从中央教育转移支付规模与结构、资金分配标准和监管体系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在于本文是采取省级面板数据来分析中央教育转移支付对地方教育供给的影响效应,在教育供给变量的选取方面,从投入、产出和结果,三维度建立指标测度地方教育供给,综合评定地区教育供给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实证研究结果。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要想成功转型,创新驱动是关键。显然,创新的主力军是企业。而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支柱性经济基础,它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非常有必要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和做优。因此,国有企业在创新中也应处于支柱地
学位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2018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了 4.623万亿美元,已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不过,近年来频繁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的外贸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与之相对的,则是中国积极谋求更加开放的贸易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积极推动RCEP的达成就是很好的例子。2019年11月,在经过多轮谈判后,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15个成员国(16
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出口贸易额迅速增加,同时我国制造业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制造业出口贸易大国,从2009年至今我国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稳居世界第一位。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人口数量型红利逐渐消失,人力资本结构由低级向中高级演进,使我国制造业出口企业面临越来越高的劳动力雇佣成本,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价获取竞争地位的优势逐渐消失
闽浙赣皖交界地区属于东南丘陵的中心地带,直至十六七世纪都是我国原始生态环境保持最为良好的区域之一,林木资源丰富。明清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闽浙赣皖交界地区成为主要林木资源供应地。基于此背景,本文分析明清时期林木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资源的时空发展变化及其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深入探讨历史时期我国区域林木资源利用研究提供依据。丰富多样的林木资源为闽浙赣皖交界地区林木资源利用活动提供了
当前宅基地“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村发展需要,农村闲置宅基地愈来愈多、财产功能得不到实现。因此,2018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构想,为我国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引。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三权分置”政策的提出是为了放活宅基地及地上房屋的使用权,发挥宅基地的财产性功能,追求其居住保障功能与财产性功能之间的平衡,为进城落户的农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也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教育在促进居民收入公平分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公共教育支出影响居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或许是解决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思路。已有关于公共教育支出影响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但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基于此,本文运用1997
我国作为交通技术设备出口大国,交通技术设备是我国制造业中具有战略地位与竞争力的出口产品,但近年来,由于我国交通技术设备出口质量体系不够健全,技术法规不够完善,一些企业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缺乏经验积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交通技术设备出口的打击程度不断加剧,我国交通技术设备的出口贸易竞争力受到了不小的挑战。面对这一困难,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交通技术设备出口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过去实证研究分析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近10年来,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的绝对水平大幅提高,地方政府预算内教育财政支出从2008年的851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438亿元。然而地方政府预算内教育财政支出的相对比重并没有提高,2018年我国地方教育财政支出占预算内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16%,较2008年还降低了一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以GDP为导向的官员晋升锦标赛使教育在地方竞争激励体制中
随着网络的普及及AI技术的发展,网络消费成为当下热门的消费方式。网络消费是传统消费方式随着网络的出现而进行的消费方式的变革,它的出现冲击了原本见面交易的传统消费方式,其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的风险,网络交易平台的不完善以及经营者的不法行为给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护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