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血清学因子、临床风险因素和预防策略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潜伏在脊髓背根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后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沿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丘疹和水疱并伴随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HZ最常见的并发症或后遗症,它是最常见的感染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也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旦发生则往往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显著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而临床治疗PHN又较为困难,因此,除了继续深入研究PHN的发病机制以发掘更多更好的治疗措施外,积极加强对于PHN的预防,特别是防止HZ向PHN的转变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此本文进行了三个部分的研究。其一,基于PHN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炎症和疼痛相关因素,在PHN患者和非PHN患者中进行血清甲基-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目标因子水平的检测和比较,并分析其与PHN患者的疼痛状态、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关系,评价MECP2作为辅助诊断和预测PHN发生的生物学标志物的潜力。其二,通过建立小鼠PHN模型开展动物实验,分析PHN状态下微小RNA(mi R)-199-3p和MECP2的靶向关系及其与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和抑炎因子(IL-4)水平的关联性,进一步验证MECP2作为PHN的辅助诊断和预测因子的潜力。其三,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对不同治疗方案预防HZ并发PHN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对HZ并发PHN(包括不同亚型PHN)可能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为寻找和推广更加有效的降低PHN发生率的HZ治疗方案和预判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第一章血清MECP2、CRP、IL-6和TNF-α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目的:探讨血清MECP2、CRP、IL-6和TNF-α在PHN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研究募选PHN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PHN的HZ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PHN病程、合并疾病和受累神经等临床信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在接受诊治和随访时的疼痛状况。PHN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分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对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血清MECP2、CRP、IL-6和TNF-α浓度。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ECP2、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不同疼痛程度PHN患者血清MECP2、CRP、IL-6和TNF-α水平;分析PHN患者血清MECP2水平与其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MECP2在PHN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最终有319例PHN患者纳入观察组、319例未发生PHN的HZ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MECP2、CRP、IL-6和TNF-α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01)。PHN患者血清MECP2水平以重度疼痛患者最高,中度疼痛患者次之,轻度疼痛患者最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HN患者血清CRP、IL-6水平随疼痛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与轻度疼痛患者相比,重度和中度疼痛PHN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较高(P<0.05),而重度和中度疼痛PHN患者间血清TNF-α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的PHN患者中MECP2高表达组的VAS评分、PSQI评分高于MECP2低表达组(P<0.001),MECP2高表达组的SF-36各项评分均低于MECP2低表达组(P<0.05),治疗后的以上各组各项评分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PHN患者血清CRP和IL-6与MECP2水平呈中等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5和0.471),而血清TNF-α与MECP2水平呈弱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4)。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ECP2水平作为PHN辅助诊断的敏感性为70.5%,特异性为65.5%。结论:相对于未发生PHN的HZ患者,PHN患者中血清MECP2和炎性因子(CRP、IL-6和TNF-α)水平上调;较高表达水平的MECP2与PHN患者较重的疼痛状态、较低的睡眠及生活质量和较高水平的炎性因子(CRP、IL-6和TNF-α)有关。MECP2有作为PHN辅助诊断和预测因子的一定潜力。第二章mi R-199-3p靶向MECP2抑制炎性反应以减轻小鼠PHN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PHN中mi R-199-3p和MECP2的靶向调控关系及其与炎性因子表达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树胶脂毒素(resiniferatoxin,RTX)注射法建立PHN小鼠模型。设计和构建腺病毒基因表达载体,包括转染mi R-199-3p模拟物(mi R-199-3p-mimics)和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物(NC-mimics),转染MECP2模拟物(pc D513B-MECP2)和阴性对照物(pc D513B-NC)。设计两部分分组实验:第一部分分为对照(Control)组、RTX组、RTX+mi R-199-3p mimics组和RTX+NC mimics组;第二部分分为RTX组、RTX+mi R-199-3p mimics组、RTX+NC mimics组、RTX+mi R-199-3p mimics+pc D513B-MECP2组和RTX+mi R-199-3p mimics+pc D513B-NC组。根据分组通过小鼠尾静脉向PHN模型小鼠注射相应的腺病毒基因表达载体。使用动物疼痛行为学测试评估小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使用ELISA测定血清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和IL-4)水平。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定量分析MECP2水平。使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检测MECP2和mi R-199-3p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TX+mi R-199-3p mimics组的MWT、IL-4、IL-6、IL-1β、TNF-α、MECP2和mi R-199-3p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RTX组和RTX+NC mimics组的M WT、IL-4和mi R-199-3p的表达显著减少,而IL-6、IL-1β、TNF-α和MECP2的表达显著增高;与RTX组相比,RTX+NC mimics组和RTX+mi R-199-3p mimics+pc D513B-MECP2组的MWT、IL-4、IL-6、IL-1β、TNF-α和MECP2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R TX+mi R-199-3p mimics组和RTX+mi R-199-3p mimics+pc D513B-NC组的MWT和I L-4的表达显著增高,而IL-6、IL-1β、TNF-α和MECP2的表达显著减少;与RTX组相比,RTX+NC mimics组mi R-199-3p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RTX+mi R-199-3p mimics组、RTX+mi R-199-3p mimics+pc D513B-NC和RTX+mi R-199-3p mimics+pc D513B-MECP2组的mi R-199-3p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RTX诱导的小鼠PHN中存在血清mi R-199-3p的减少和MECP2的增加,以及血清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的增加和抑炎因子(IL-4)水平的降低;mi R-199-3p和MECP2存在靶向关系,增加mi R-199-3p的表达可通过降低MECP2水平并抑制小鼠PHN的炎性反应、减轻其疼痛状态(机械痛敏)。第三章不同治疗方案对HZ并发PHN的预防作用及其相关临床风险因素研究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HZ并发PHN的预防作用,以及HZ并发PHN的相关临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或随访的HZ患者资料,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方案Ⅰ组(联合抗病毒药、抗惊厥药、阿片类镇痛药和相关神经阻滞治疗,保护皮疹区的清洁与干燥)、方案Ⅱ组(以抗病毒药、抗惊厥药和营养神经药治疗为主,联合皮肤外用药物治疗)和方案Ⅲ组(以皮肤外用药物治疗为主,联合抗病毒药和营养神经药),采集整理HZ期间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表现相关信息,调查随访各组患者发生PHN及PHN的分型情况。对各组PHN发生率和不同亚型PHN发生率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Z并发PHN可能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有76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发生PHN的患者416例、未发生PHN的患者351例。方案Ⅰ组的PHN发生率(11.80%)明显低于方案Ⅱ组(71.00%)和方案Ⅲ组(78.50%)(P<0.001),而方案Ⅱ组和方案Ⅲ组的PHN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PHN中以激惹型和无激惹型居多、痹痛型和混合型较少。方案Ⅰ组:单因素分析中P<0.2的风险因素包括受累神经(三叉神经和颈丛神经),早期症状(前驱痛),疼痛性质(抽搐样或触电样痛、针刺样或刀割样痛、烧灼样痛),伴有肌力下降,痛敏(痛觉超敏或痛觉过敏)和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多因素分析提示痛敏是可能发生PHN的独立风险因素(OR:6.879,95%CI:2.229-21.232,P=0.001)。方案Ⅱ组:单因素分析中P<0.2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累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早期症状(前驱痛),疼痛性质(酸痛或胀痛、针刺样或刀割样痛),痛敏和合并疾病(糖尿病、肝功能异常、艾滋病);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OR:2.046,95%CI:1.379-3.035,P<0.001)、疼痛性质(针刺样或刀割样痛)(OR:2.167,95%CI:1.212-3.873,P=0.009)和痛敏(OR:3.392,95%CI:1.654-6.956,P=0.001)是可能发生PHN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案Ⅲ组:单因素分析中P<0.2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累神经(臂丛神经),早期症状(发热),疼痛性质(酸痛或胀痛、抽搐样或触电样痛、针刺样或刀割样痛),痛敏和合并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因素分析提示痛敏(OR:5.779,95%CI:1.699-10.258,P=0.001)是可能发生PHN的独立风险因素。不同亚型PHN风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P<0.2者包括女性、受累神经(腰骶神经)、早期症状(前驱痛)、疼痛性质(抽搐样或触电样痛、针刺样或刀割样痛、烧灼样痛)、痛敏和合并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异常)和初治方案,多因素分析提示相对于无激惹型PHN,没有发生痹痛型PHN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女性(B:0.775,OR:2.170,95%CI:1.298-3.630,P=0.003)和痛敏(B:1.784,OR:5.957,95%CI:2.122-16.722,P=0.001)是可能发生激惹型PHN的风险因素,合并肾功能异常(B:2.200,OR:9.027,95%CI:1.006-81.035,P=0.049)是可能发生混合型PHN的风险因素。结论:HZ并发PHN存在临床风险因素,具体则因采取治疗方案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痛敏(痛觉超敏或痛觉过敏)是可能发生PHN的独立风险因素,同时应重视高龄、特殊部位、有前驱痛和合并肌力下降的HZ患者并发为PHN的风险。不同亚型PHN发病的临床风险因素有差异,相对于无激惹型PHN,本组没有发生痹痛型PHN的显著影响因素,女性和痛敏(痛觉超敏或痛觉过敏)是可能发生激惹型PHN的风险因素,合并肾功能异常是可能发生混合型PHN的风险因素。针对急性期HZ患者,采用方案Ⅰ的策略(尽早联合规范的抗病毒药、抗惊厥药、阿片类镇痛药和相关神经阻滞治疗,对皮疹区则以保护清洁与干燥为主)有较好的预防PHN发生的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最重要的器官,以代谢功能为主。在人体内不仅能去氧化、储存肝糖原、合成分泌型蛋白质,在药物和毒素的代谢、解毒等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一种以肝功能突然下降继发的黄疸、凝血障碍、肝性脑病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影响多脏器功能,死亡率高达90%。原位肝移植是治疗ALF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肝脏供体有限、移植费
目的:随意皮瓣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但皮瓣远端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其坏死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因此随意皮瓣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不仅含有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物质,而且安全性高,性状稳定。本课题旨在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大鼠缺血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提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培养传代,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干细胞的成脂成骨分化以及表面蛋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近年来,通过对结肠癌采取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策略,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持续性下降,但是,结肠癌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却呈现上升趋势。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多基因相关、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因此,急需探究结肠癌发病相关的分子机制以及筛选更有效的靶向结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但乳腺癌转移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了解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寻找诊疗靶点,改善患者预后。与线性RNA不同,环状RNA呈闭合环状结构,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环状RNA参与乳腺癌进展,然而与乳腺癌转移密切相关的环状RNA表达谱及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筛选出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环状RNA circK
近年来,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急剧增长,由此引发的“温室效应”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我国在人类“碳中和”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宣布了自己的“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需寻找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为驱动,降低大气中CO2的排放量。通过电化学还原的方式将CO2转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的提升是我国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环节。城市GTFP的提升,有助于城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优化的绿色发展目标。环境规制作为解决环境负外部性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当前实现绿色发展的政策要求背景下,其制定和实施会对城市GTFP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传导机制和实施效果,因
中国的中古时期是汉译佛经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诸多西域和本土高僧的不懈努力下,大量的佛教经典被译介到内地,并奠定了汉文藏经的基本格局。然而伴随着汉文译经事业的发展,一些由中国人编造的疑伪经也混入到了经典的行列之中。疑伪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佛经,但是它们对中古佛教史,特别是中古民间佛教史却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自西晋以来,疑伪经这类本土经典受到了高僧大德的严厉打击。他们把疑伪经收入经录,希望将其剔除出佛经
生物质碳材料,因其具有丰富可再生的前驱体来源以及千变万化的宏微观结构,在实用性储能器件中,一直以来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国家倡导垃圾分类,绿色生活,降低碳排放的宏观布局中,生物质碳材料所具备的变废为宝的环境友好特征,使其相关应用的研究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论文便根据生物质碳材料这两大特性,进行材料制备及储能应用方面的探索,开展了以下工作:1、生物质在高温碳化过程中,由所含微量元素刻蚀作用和官能
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我国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的主要原因。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而言,最有效治疗措施就是及早恢复缺血区血流供应,可及时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其中,静脉性药物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方式。尽管部分供血障碍的责任血管经过这两种方法治疗后得到再通,然而,临床发现有些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改善,并出现脑水肿、出血转化等,随之脑组织功能进一步加重或恶化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反对党内各种形式主义问题。反对形式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都始终高度重视反对形式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着全党和全国人民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这“四大考验”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大危险”,中国共产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