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翻译界的研究重心一直都比较偏重于文学翻译,故此,科技翻译迄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由于理论匮乏,也缺乏理论圆融度和较高的系统性。有鉴于此,本项研究即重点探讨科技翻译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科技英语文本中的介词短语。研究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并相机援用语义、句法、功能、文体及语用等语言学模式进行翔实分析,旨在捋清介词短语的分布特征、文体特征及其文本整合价值,而后再进一步厘定相关的翻译策略,以为语言学及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理论观照和实际例证。本文着力研究介词短语高出现率的潜在原因,所提出的科技翻译标准及相关范式较之此前直观体悟式的探索更具理论高度和阐释力度,因而具有一定的学术及理论价值。 本文由6个章节组成。第1章在纵览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即着笔为本项研究制定理论及分析框架(其中包括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数据收集及处理模式),并证明了介词短语在科技英语中的高出现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和分析价值。在搜集整理相关论据之后,第2章到第4章即从多学科角度对其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文本“圆览”,以揭示介词短语在科技英语文本中其高出现率之内在动因。这3章分别采用了语义、句法、功能、文体及语用分析模式,旨在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解释介词短语高出现率之理论缘由。在厘清介词短语在科技英语中的文本效果之后,第5章即运用相关结论于具体的翻译个案,以为厘定相关的翻译策略提供实证基础。最后,第6章为全文结论部分。 本文援用语言学工具,基于多种理论模式分析科技英语中介词短语的文本效果,取得了如下成果:1) 基于语义和句法分析,发现介词短语在科技英语中表达了丰富的意义,扮演了多种句法角色,诸如修饰语、补语、连接语等;2) 基于功能和文体分析,发现介词短语有助于形成各种主位结构、标记主位结构及述位结构,并由此以文体标记符的身份,通过文体前景化而使科技英语获得了正式性及信息性的文体特征;3) 基于语用学分析,发现介词短语在科技英语达到最佳关联方面功不可没。这些成果表明,介词短语在科技英语文本中数量大,文本效果亦很突出。此外,该研究于具体的翻译实践亦具一定的指导意义:1)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n页汉英科技翻译应注意介词短语的高出现率,更应注意遵循并再现此种文体传统;2)译者在处理介词短语时应从多学科方面考虑,以求较为理想的翻译等值;3)译者还应充分考虑介词短语的文体效果,采用多种必要的翻译策略,追求与介词短语最为匹配的对等表达。 本文有助于研究科技英语的文本特征及文体效果,更有助于科技翻译之具体实践。后续工作可利用该研究模式着眼于科技英语其它显著的文体特点(如名物化现象和被动语态的高出现率等)。再进一步则可运用这种研究方法从认知理论和礼貌原则等角度探索介词短语的非文本特点。总之,该项研究于语言学理论、翻译理论及其实践都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