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台鼓励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参与到群众体育活动之中,尽管在该计划的引导下,健身场地的数量大幅增加,但城市居民的健身需求并没有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现有的城市健身场地仍然不足。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8.87%,这标志着老龄社会的全面到来。相关预测显示,老年人口预计到2050将成为我国所占比重最大的人口群体。城市规划也需要满足由老龄社会引发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需求,尤其需要关注城市空间和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的统筹兼顾。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很大,但从总体而言,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健身场地的建设和相关研究,对不同城市的地域气候考虑仍然有限,其中以寒地城市气候背景尤为突出。寒地城市冬季的极端气候对城市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日常体育健身活动会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健身场地冬季可达性,对寒地城市未来的健身场地规划,甚至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基础的梳理与总结,确定研究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哈尔滨市南岗区的老年人进行冬季健身行为问卷调查,了解参与寒地冬季健身活动的老年人的社会基本属性、健身行为特征、交通行为特征,并根据其交通行为特征,以哈尔滨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科于2014年进行的全民健身场地普查结果为基础,利用GIS,使用两步移动搜寻法(2SFCA)对健身场地的可达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南岗区当前的健身场地总体可达性仍然较差,各街道间的健身场地可达性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健身场地尚不能够均衡分布。此外,健身场地可达性的分布结果并不能够与老年人口的健身需求相匹配。本次研究根据老年人口冬季健身行为的出行特征、健身场地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南岗区健身场地分布现状,结合可达性评价结果为健身场地可达性的优化提供策略与建议,力求为未来的寒地城市健身场地规划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