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不可靠链路的低占空比传感网中低延迟路由协议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kui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占空比无线传感器网络(Low-duty-cyc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简称LDC-WSN)可部署在人类难以进入的恶劣环境中执行长期的监测和目标跟踪等任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LDC-WSN中,节点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只有少量的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因此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时需要等待接收节点苏醒,由此产生睡眠延迟(Sleep Delay)。通常情况下,节点之间的睡眠延迟是数据传输延迟的几十倍或上百倍。因此传统的基于节点持续工作(All-node-active)的路由协议不适用于这种网络。此外,目前大部分已有的针对LDC-WSN的路由协议并没有考虑不可靠链路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路由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综上所述,设计不可靠通信环境中低延迟的路由协议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难点,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开展如下工作:(1)LDC-WSN中能量感知的动态路由算法。目前已有的LDC-WSN路由协议主要关注如何减少端到端延迟,没有充分考虑均衡节点的能量消耗,容易导致数据传输过程中某些节点能量消耗过快而过早死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质量和能量感知的路由算法EADR(Energy-aware Dynamic Routing)。每个节点维护一个转发集,转发集中的节点均是链路质量较高的邻居。在进行数据传输时,节点将数据发送给转发集中决策因子高的邻居,而决策因子由转发集中节点的工作/睡眠调度和能量水平来动态决定。仿真实验结果表明,EADR算法能够降低端到端的延迟,提高数据成功发送率,提高网络生命周期。(2)异步低占空比WSN中基于相长干涉的数据收集协议。在基于事件驱动的传感器应用中,节点并不是进行持续的数据收集,而是在有事件发生时才会向Sink发送数据。目前已有的数据收集协议中,为了维护协议的健壮性,节点需要定期维护邻居节点信息,产生较大的控制开销。而在具有不可靠链路LDC-WSN中,由于睡眠延迟和不可靠通信的存在,维护过程将会变得更为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在异步LDC-WSN中基于相长干涉的数据收集协议ADCCI(Asynchronous Duty Cycle and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在ADCCI中,节点不需要保存和维护邻居节点信息。当有数据发送时,节点会先与Sink建立多条传输路径,然后传输路径上的节点利用基于相长干涉的并发传输快速且可靠的将数据发送到Sink。仿真实验结果表明,ADCCI协议能够降低端到端延迟,提高数据包接收率,产生更少的控制开销。
其他文献
本篇翻译报告选取的材料来源于一位居住在美国的著名作家、媒体公众人物露丝·韦斯特海默博士的作品《博士与你分享:露丝博士论人生之爱、生活之道和生活之乐》(The Doctor I
近年来,5G通信系统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相比于4G,5G最大的挑战是需要实现更高的系统吞吐量。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人们相继提出了大规模天线技术(Massive MIMO)和小基
近年来,预制语块已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热门研究话题,基于语料库的预制语块研究逐渐增加。预制语块对于提升同声传译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领域相关研究主要关注英语教学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可以说是人才和科技创新实力的竞争。而企业的研究与开发(R&D)活动作为科技创新的源泉,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一个企业在
论文研究了一种基于ARM+FPGA的导航计算机,主要应用于MEMS惯导系统,其具有成本低,性价比高,体积小,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导航计算机设计中选用型号为EP3C25Q的FPGA负责数据采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其已从简单的信息共享平台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也就是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社交网络。在
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人们对室内定位和导航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面向室内定位的服务系统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不同传感器网络,各种各样的室内定位方法被提出,
进入21世纪的数据应用时代,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等各方面都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外来人口数量剧增,对城市公安部门的社会管理、案件侦破及可疑人员重点监管等工作提出了
随着无线网络普及程度的加深,各种无线终端设备要求网络具有高传输速率、高实时性等性能。物理层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的引入,使得无线网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日益发展,多处理器体系以及多核架构在计算机系统结构中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其正确性、可靠性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带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