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革命历史小说“类传奇叙事”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49099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20世纪5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中被称为具有“传奇性”特质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并将此类作品命名为“类传奇叙事”。在对作品的细读中,主要分析了它与民族传统叙事的密切关系及其美学属性,反思了它受到大众喜爱而被主流文坛冷落的命运及原因,意在重新认识这些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从定义上讲,它是革命历史小说中的一种,它不同于历史上界定的“传奇小说”,也不同于巴赫金所说的“考验小说”,但它们又具有“传奇小说”的很多特点,分析研究上又可借鉴“考验小说”。“类”,即近似之意。“类传奇叙事”这一概念指的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为题材,在叙事方式吸收了古典传奇小说优点的一类作品,以《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林海雪原》、《烈火金钢》、《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为代表。 “类传奇叙事”响应着文艺创作民族化、大众化的要求而产生,用作家对民族传统叙事的理解表达着新的时代内容。由于民族传统叙事的影响,作者和叙事者的身份不时产生冲突,人物塑造类型化,小说意象和语言也表现出与其它革命历史小说不同的特征。 独特的表现形式构成了“类传奇叙事”独特的美学属性:喜剧性、传奇性、民间性和意象性。虽然这些美学属性符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但却没有达到政治所要求的高度。在文艺政策的左右摇摆下,加之“类传奇叙事”的美学属性与文艺政策内在的冲突,导致了“类传奇叙事”被“冷落”的尴尬命运。 “类传奇叙事”最重大的意义是继承了小说的民族传统叙事,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运用,在普通民众中普及了革命政治理论。它上承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对后来的以民间为背景的新历史小说有一定的启发,在这些作品中还隐约看到“类传奇叙事”的影子。尽管作为文学作品,它在很多方面显得底气不足,但作为历史转型时期仍然坚守传统叙事的作品,这正显出了“类传奇叙事”不可忽视的文学史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以群众形象在五四文学和左翼文学中不同显现为切入口,系统分析了这一差异形成的原因和所依托的不同叙事技巧,以及过分美化群众给左翼文学带来的诸多困境等问题。首先,左翼作
互动性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首要原则。任务型语言教学不但体现互动而且促进互动。互动对于语言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互动不仅能够增加可理解输入和输出,促使学生注意到语言
很多学者在论著中指出,述结式和述趋式可以在述语和补语中间插入“得/不”扩展为可能式,但是,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述结式、述趋式都可以插入“得/不”进行扩展。而有关述结式、
De Beaugrande和Dressler将语篇性界定为衔接、连贯、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互文性等七个属性。本文以泰国小学生汉语教学的教学语篇为研究对象研究语篇的情境
本文以《哈克·芬》中的国王和公爵形象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典型幽默技法等方面明晰了这两个形象与美国文学传统的承接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作家赋予这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就本文的选题意义和论述原则进行简单的描述。我国古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特质,都与史学乃至经学有密切的联系。《左传》和《史记》的
介绍了各种不同活性端基、不同主链结构的液体橡胶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的机理;探讨了活性端基种类、液体橡胶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因素与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效果的关系;并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