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空间:福柯“异托邦”理论视角下对《上海孤儿》的分析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黑一雄是当代著名日裔英国小说家,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创作于2000年的《上海孤儿》是他的第五部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位英国侦探在20世纪初期的上海调查找寻失踪双亲的故事。此小说是体现他“国际化”写作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并于2000年获得了布克奖提名。
  本文运用福柯的异托邦理论分析了《上海孤儿》中20世纪上海的异质性,探究了在特殊空间里人们投射出的不同意识。作为空间理论的一种,异托邦理论为文本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该论文将分别对小说中出现的各类异托邦及其特性进行分析,包括补偿性异托邦、幻觉异托邦、危机异托邦、偏离异托邦以及异时异托邦。此外,本文也会就异托邦对主人公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包括他对英国殖民文化的重新认识,对中国人形象的重新定义,以及对自我的再定位。通过对异质空间的分析,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混杂环境下个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凸显出来。
  本文通过异托邦理论对《上海孤儿》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得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出作者对殖民行径的深刻反思。此外,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文化碰撞及杂糅背景下个人生存状况及精神状态的关注。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与文明相互交流与冲突不可避免,个人在异质的空间里正确的自我定位,各国寻取和谐共生之道才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
其他文献
语用学的“关系转向”(Spencer-Oatey 2011:3569)催生了一个崭新的语用学子学科——人际语用学的诞生。人际语用学探究人类如何在面对面及网络互动交际中建构、维系、解构人际关系。文献综述显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探索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互动中的人际关系管理,但却鲜有研究探索网购差评回复中的关系管理。在网上消费时代,及时、适当的差评回复可以缓和破损的商客关系以及修复商家的线上负面形
学位
自21世纪初,形成性评价理论,因其诱人的促学功能,已引入到全球各国的教育范畴。然而,兴起于盎格鲁文化圈的形成性评价理论在社会文化和教育结构与其截然不同的情境下实施时,效果令人担忧。  以与形成性评价理论发源地不同的中国为例。自本世纪初,中国在教育的各层次都进行了与形成性评价相关的改革。但是,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测试文化及其他价值观都与形成性评价理念背道而驰。如今,大量的研究证实:在该情境下,形成性
学位
石黑一雄(1954-)是当代英国最有名的移民作家之一,也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相比其他作家,他的作品更偏国际化,目的是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产生相似的感受和共鸣。《长日留痕》是石黑一雄1989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一个英国管家史蒂文斯驾车出行六日游。作品主要以两条线展开:一是有关史蒂文斯在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二是他对二战前后在达林顿府的职业生涯的回忆。小说为叙事体,在细腻的语言下
学位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是二十世纪最雅俗共赏、最畅销的作家之一,深受读者喜爱。然而,毛姆在批评家和文学学者的圈子里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其有生之年,不少文学史著作对其视而不见,即使提及,也仅仅把他当作一个二流作家,认为其作品经受不住严肃批评家的审阅。今天,评论界虽然逐渐认识到毛姆创作的价值,但对于他在文学史上的定位仍然存在不少争议。  本文以毛姆的两部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和
学位
宜宾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其复数标记有其独有的特征。本研究以宜宾方言复数标记为研究对象,采取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从形式、意义和功能层面系统考察宜宾方言复数标记的特征,具体回答三个研究问题:(1)宜宾方言中有哪些常用复数标记?(2)这些复数标记呈现出怎样的形式、意义及功能特征?(3)这些特征对理解语言变化提供了什么视角?  本研究选取30名宜宾当地人作为语料收集对象,以微信、电话等方法收集他们自然
学位
本文在认知构式语法(Cogni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框架下,运用压制理论(Coercion Theory),探讨英语现在完成体构式中构式与其词汇以及词汇之间的互动关系。英语现在完成体构式一直是英语语法研究的热点话题。以往研究从传统视角、生成视角、语用视角、认知视角等方面已取得诸多成果,但鲜有文献系统探讨英语现在完成体构式内部的动态机制。  认知构式语法主张构式有其独立
学位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语言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其主要任务之一是生态话语分析。生态话语分析产生于人类文明、艺术和人文的“生态转向”时期,旨在探究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揭示语言对不同生态关系的影响。  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外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为话语分析可能性,方法范式与应用型研究,不同领域的语言学学者正在从多个角度尝
学位
托马斯·C·哈里伯顿(Thomas Chandler Haliburton,1796-1865)是加拿大文学界“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和幽默大师。其代表作《钟表商》(1836年)由33个小故事汇集而成,讲述了美国钟表商山姆·斯利克(Sam Slick)在英属新斯科舍殖民地兜售钟表的经历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小说以十九世纪的新斯科舍为加拿大建国前的缩影,描绘了当地民众承受着英国政府独裁统治、
澳大利亚是一个相对多元的国家,在这片曾经被殖民过的土地上,白人与土著人的声音至今仍在撞击回响着。当代土著作家借助小说叙事,再现了欧洲定居者与原住民之间交往及冲突的争议历史,并为白人与土著人之间的对话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对于此类小说文本的解读,不但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澳大利亚的民族关系,更助推了民族身份的认同。因此,本文通过重读吉姆·斯科特的小说,拟借助凝视理论解读土著身份的破碎与重构。  基于《心中的
莎拉·珍妮特·邓肯(Sara Jeannette Duncan,1861—1922)是加拿大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最活跃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小说《帝国主义者》(The Imperialist)(1904)以加拿大人的社会政治生活为缩影,探讨了20世纪初期加拿大国家民族主义中的重要主题—“帝国思想”,真实地反映了加拿大在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意识形态。小说描写了加拿大联邦建立后在政治主张上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