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ele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之间的二元对立现象日益严重,不仅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城市居民与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差距也在扩大。随着城市发展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增加,然而由于我国的户籍政策门槛,很多进城务工农民面临着家庭分离的现状,大部分儿童被留在农村,他们被统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在绪言部分解释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现状的背景和意义,并且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梳理现有的国内外关于留守儿童的有关概念评析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通过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按照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心理、行为以及三个方面互相影响的表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道德问题具有典型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寄养在祖父母身边,家庭教育是孩子建立正确价值观的第一个课堂,然而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关系比较疏远。进入青春期的留守儿童经历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变革期,社会不良因素也可能导致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日常行为失范,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导致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健康发展与正确价值观建立的分水岭。第三部分是对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宏观环境诸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到微观环境从家庭、学校、社区和同辈群体环境逐个分析。明确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道德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众多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部分研究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的对策。这部分是整篇论文的重点。通过原因分析得出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诞生就是社会正在不断发展变化而产生的特殊群体,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首先要从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入手。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寻找解决方案。具有创新意义地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的根本原则是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用联系的观点研究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措施。只有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各方都全面深入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才能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结语部分从目前我国的实际国情看,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必将继续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对于他们的关爱还值得学者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继续研究。
其他文献
:对CAS5-20传动器进行了粉末冶金(PM)同步器齿毂材料和氮化处理工艺研究。完成了PM齿毂强度、耐磨性和道路使用等性能试验,证实了PM法制造同步齿毂改善了传动器的整机性能,并具
研究生属于高层次人才,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其年龄学习和生活方式较之其他大学生和一般人群有较大差异。既往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本科生和专科生,对研究生这一高知识
城市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是指,在城镇区域范围内,由志愿者组成的社会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以物质报酬为代价,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和服务,以增进社会福利、改善社会问题、并且社会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中的成本还原是较难理解但又属于较重要的内容,利用图示的方法能增强该内容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
我国有很多资源型城市,它们为国家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但随着能源的开发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实现绿色开采,保障人类优良的生产、生活
<正>遗传代谢病是一类由于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可累及内脏、神经、肌肉、骨骼和皮肤等全身多系统器官的遗传性疾病。其总体发病率高,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因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
服装是一种文化,它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服装不是孤立存在的,与每个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息息相关。中性化服装的出现不是偶然和个别现象,通过分析中
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城中村改造形成了三种典型模式。虽然这三种模式在推动城中村改造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它们并未解决城中村改造中的关键问题—参与各方的利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肉芽肿性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和De.QIderam甲状腺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疾病。本病多好发于40-50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3-6。典型发病过程可分为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健康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指实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权利和自由。健康权具有多重性质,保护和实现健康权,必须考虑社会、经济生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