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苷A受体激动剂预处理延迟相心肌保护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1.研究腺苷A1受体激动剂2-氯环戊腺苷(CCPA)预处理是否对新西兰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 2.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CCPA预处理后24h心肌组织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 3.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中某些差异蛋白质,寻找可能参与CCPA预处理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的蛋白质。 研究方法: 实验分三部分:(1)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I/R组、NS组和CCPA组。NS组用生理盐水预处理大白兔,CCPA组用100pg/kg CCPA预处理,Sham组及I/R组不给任何预处理,24h后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Sham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只套带而不阻断血流,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和血浆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浓度,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与细胞的结构变化,确定CCPA预处理是否对兔心肌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2)用双向凝胶电泳法分离CCPA预处理(CCPA组)和生理盐水预处理(NS组)24h 后兔的心肌组织蛋白质,图像分析后找出差异蛋白质,再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3)根据第二部分结果,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中某些差异蛋白质。 研究结果: 1.心电图检测显示ST段在缺血期明显抬高,再灌后恢复,说明复制模型过程中缺血和再灌完全,同时血清CK,CK-MB,cTn I浓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说明本研究可以成功建立了新西兰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CPA预处理24小时后心梗面积显著小于I/R组及NS。组,血清CK,CK-MB,cTn I浓度明显低于其它各组;光镜及电镜结果显示CCPA组心肌组织细胞损伤减轻。 2.双向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发现表达明显差异的蛋白点有55个,其中表达明显增强(大于3倍)的有25个,表达明显降低(大于3倍)的有16个,表达不匹配(仅在CCPA处理组出现)的有14个。选取其中20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共获得了17张肽质量指纹图谱。并进一步采用Mascot与Expasy软件分析鉴定出了17个蛋白质,这些蛋白包括包括应激反应蛋白(如aB.晶状体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如L-天门冬氨基酸-O甲基转移酶,鸟嘌呤结合蛋白-γ)、信号调节蛋白(如磷酯酰肌醇3激酶)、离子通道蛋白(如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选择性通道蛋白2,接头相关蛋白复合体1),免疫相关蛋白(HLA-B相关转录本3,MHC-ⅡDR.抗原β亚单位,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等。 3.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对其中的一个蛋白质点(232号)代表的αB晶体蛋白进行验证发现,αB晶体蛋白的表达在100μg/kg CCPA处理时亦明显上调。 研究结论: 1. CCPA.预处理对兔心肌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 2. CCPA预处理24h后心肌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谱发生改变:从20个蛋白点中鉴定出17个蛋白质,包括应激反应蛋白(如αB-晶状体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如L-天门冬氨基酸-O甲基转移酶,鸟嘌呤结合蛋白-γ)、信号调节蛋白(如磷酯酰肌醇3激酶)、离子通道蛋白(如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选择性通道蛋白2,接头相关蛋白复合体1),免疫相关蛋白(HLA-B相关转录本3,MHC-ⅡDR抗原β亚单位,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等。 3.结合Western Blotting鉴定进一步确定CCPA预处理可以诱导αB-晶状体蛋白表达上调;首次发现αB-晶状体蛋白与CCPA预处理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有关。这为全面揭示CCPA预处理延迟相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为临床采用腺苷A1受体激动剂CCPA防治心肌损伤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背景:  产前超声成像分辨率的增强使得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的产前诊出率增加。考虑到疾病可能导致的感染、出血、癌变等不良结局,手术是目前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胸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已经逐渐在婴幼儿的外科手术中开展起来。单肺通气技术因其能为外科医生提供良好的术野,而在胸科手术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单肺通气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双肺的炎性反应,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预防单
目的:  探讨胃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序列对胃癌临床T分期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对胃癌的精确分期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资料和方法:  ①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初治的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  ②病理T分期参照2016年第8版胃癌T分期标准,将52例胃癌患者分为四组:T1期、T2期、T3期、T4期。所有研究对象于开始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DWI及T1WI动态增强扫描(DCE
学位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参数刺激下针刺辅助麻醉对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麻醉效果的影响,为脊柱手术提供较佳的针刺辅助麻醉方案。  方法: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2017年09月01日至2018年2月20日)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对照组)、针刺辅助麻醉连续波组(B组)和针刺辅助麻醉疏密波组(C组),共三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
第一部分:EV71分离鉴定及乳鼠评价动物模型的建立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 EV71)C4亚型是中国主要流行株,感染儿童引起手足口病和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最重要的病原因子之一,是导致0~5岁儿童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在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抗病毒药物,开发针对EV71的疫苗是防控EV71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缺乏适合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癌手术当中,使用神经监测仪进行术中神经监测的应用价值及效果。  方法:研究将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112例术前影像学或穿刺细胞学诊断为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监测仪组60例,非监测仪组52例。监测仪组在术中使用神经监测进行术中辅助,解剖和暴露喉返神经。非监测仪组用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软骨下角及气管食管旁沟三种入路方法暴露和定位喉返神经。术后进行为期6月的随访,比较两
学位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CuCl诱导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样行为学和病理学的特征性改变。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大鼠给水合氯醛1ml/100g麻醉,实验组10只大鼠注射含CuCl0.78μg/L生理盐水5μL,icv,对照组10只大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icv,第5,10天重复注射。Morris水迷宫测定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Aβ免疫斑块,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学位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的临床病理特诊断方法、外科治疗手段、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对可靠的资料,以进一步指导临床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  收集自2015年03月至2018年03月期间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9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加行颈部或胸部CT平扫或增强检查,根据影像学描述所得的特点,依据国际TI-R
研究目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中由动脉瘤破裂所致在临床中所占比例较高,大约为80%,而且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导致的全身系统性并发症死亡率较高,达23%。在出血量多、身体状态差的患者中并发症尤为常见,包括: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并消化道出血,双肺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1-2]。其中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以低钠血症为主,可见于35%患者,多出现在发病后4-10天,以前交通动脉瘤居
目的:  通过对“鸡尾酒”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观察,探讨“鸡尾酒”疗法的镇痛疗效、功能活动及术后的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科入院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并拟行单侧TKA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布比卡因(150mg,4支)+肾上腺素(0.25mg,1/4支)+舒芬太尼(50ug,1支)+复方倍他米松(1ml,1支)+氟比洛芬酯
目的:  下肢深静脉系统内血栓形成即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骨关节外科领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replacement,TJR)的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患者下肢静脉中的血液非正常的局部凝结,一旦血栓形成,将明显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导致静脉血液流动障碍,属于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一旦发生会导致下肢肿痛及浅表静脉的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