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关于承压水体上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这一特殊开采条件下的底板防治水相关研究较少,为保证同类矿井的安全开采和可持续发展,论文以龙王沟煤矿地质资料为依托,研究该矿6#煤层承压水体上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的底板突水危险性。根据土力学、矿山压力等理论分析得到煤层厚度与底板破坏深度为线性关系,煤层越厚,底板破坏深度越大;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61601工作面的回采过程进行模拟,从底板岩移演化特征、底板应力演化特征、塑性变形特征三个方面分析特厚煤层采动影响下煤层底板隔水层的破坏过程、破坏深度和破坏规律;针对龙王沟矿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特征,建立了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共计11个主控因素,包括富水性、渗透性、水压、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构造交点、隔水层厚度、等效隔水层厚度和脆塑岩厚度比、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和底板破坏深度,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运用插值方法建立各主控因素专题图;通过不确定性数学中的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提出了适用于龙王沟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新型方法——区间灰色最优聚类模型,以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为基础,以GIS的强大的空间信息处理能力为技术支撑,得到龙王沟6#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分区图,获得安全、较安全、较危险和危险四个等级的位置和面积信息;采用“五图双系数法”以“带压系数”和“突水系数”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三级判别”以及矿区实际情况,建立四个评价标准对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最后得到了龙王沟6#煤层带压开采评价分区图,从图中得到出各区域的底板突水类型以及整个矿井各评价标准的范围和面积信息;分别运用GM(1,1)模型和基于振荡序列的GM(1,1)模型建立矿井涌水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振荡序列的GM(1,1)模型精度较高,更适用于龙王沟煤矿矿井涌水量预测;用“大井法”预测61601工作面回采期间底板奥灰水涌水量,得到Q(28)550.71m3/d=22.95m3/h;提出“分区评价、明确隐患,精细探查、先探后掘,注浆改造、先治后采,全程监控、全面设防”的底板防治水总体思路,重点做好奥灰超前区域性治理工作,达到矿井安全开采的要求,并提出了底板奥灰水探查治理层次注浆加固方案。该论文有图36幅,表21个,参考文献9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