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空间攻防的攻击轨道优化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o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在现代化战争中空间平台的作用愈来愈显著。各国都在大力地研发空间技术和空间武器,以提高本国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实力。本课题以空间攻防中采用反卫星拦截为背景,对拦截卫星的攻击轨道规划及控制方法展开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几个方面:首先,针对“单-单”态势下的拦截卫星攻击轨道优化问题,以配备脉冲火箭的脉冲推力卫星和配备电推进的连续推力卫星为对象,利用遗传算法对这两种机动方式的拦截卫星攻击轨道优化问题展开研究。建立目标卫星的动态防御模型,针对拦截卫星轨道机动特点,将脉冲式推力模型转化成拦截卫星特征速度;将连续小推力模型简化为拦截卫星的推进系统在参考轨道坐标系中姿态角,设计了一种可变长实数遗传编码。将遗传算法的遗传算子和适应度函数进行优化设计,并且仿真验证遗传算法的有效性。其次,针对“多-多”态势下的拦截卫星协同攻击轨道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多星协同攻击轨道规划方法。采用拦截卫星团队预计抵达目标位置所需时间为协同变量;以攻击轨道的安全性为协同约束;以路径代价函数为协同函数。实现多拦截卫星同时击中目标,提高整体作战效能及任务成功率。并且将遗传算法的运行参数及遗传算子进行了优化设计,增强算法的自适应能力。仿真说明了该方法的能够满足拦截任务的要求。再次,针对目标机动逃逸的拦截卫星攻击轨道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协同进化算法解决固定对抗时间下两航天器的三维空间追逃问题。根据纳什均衡思想,将复杂的双边最优规划问题转化为对纳什均衡点的搜索,使系统模型得到简化。以两航天器的相对距离作为支付函数,建立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对协同算子进行改进。分别对共面轨道和异面轨道下两航天器追逃路径进行仿真分析,同时得到追逃过程中二者控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仿真得出,当对抗双方为共面轨道时,其最优的追逃策略仍然在共面轨道上产生。最后,当采用电磁干扰等方式摧毁目标卫星通讯系统时,需使拦截卫星停靠在目标卫星附近,因此,针对持续悬停绕飞干扰轨道规划问题,对悬停轨道构型保持的控制力方程及燃耗估计进行分析,在常值推力作用下利用幂级数法对系统近似求解。在悬停距离一定的条件下,以燃耗最优为原则,利用遗传算法规划出航天器悬停的最佳位置,从而计算构型保持所需的控制力。以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为状态量,建立悬停过程中的误差状态方程,在此开环控制的基础上,利用LQR控制设计反馈控制律,实现悬停保持过程中两航天器的相对位置及相对速度的精确控制。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悬停轨道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
其他文献
深度神经网络作为实现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已获得广泛应用。其中,卷积神经网络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计算机已经可以实现对图像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加重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状况,国内外的研究者们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分布式电源得到了迅速发展。分布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室内定位技术和无线信号、智能算法的紧密结合。人们对位置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常需获得物体的位置信息。因此,低成
坦克行驶时由于路面激励引发坦克火炮结构产生机械振动,这种振动响应将会对坦克火炮射击精度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坦克火炮的振动规律及振动测试方法,对提高坦克的命
在推荐系统研究领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应用和研究最为广泛,在一些推荐任务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单一考虑了用户的评分数据,存在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
由于大量的工件存在着缺陷且绝大多数以工业CT(Computed Tomography)图像的形式呈列,因此,工业CT图像缺陷的检测(识别与定位)及分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利用DL(Deep
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各地煤炭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面对蓬勃发展的市场前景和残酷的竞争环境,作为煤炭物流企业,只有转变原有观念,积极分析快速响应,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然而,物流经营在具体实践仍然存在诸多风险,假设没有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一旦出现问题,将给物流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全面地识别和监控物流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进行有效地防控,已然成为物流企业所必须应对的
20世纪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节点之一。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到来,各国的经济活动突破了国家的界限。主要表现为:商品贸易自由往来,人才和资金频繁流动,跨国公司也在世界范围
不平衡学习是机器学习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不平衡数据在类别分布上呈倾斜分布,通常情况下少数类具有更高的价值,但在多数类的影响下,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对少数类的识别率较
眼睛不仅是观察世界的重要窗口,也肩负着反映身体表征特性的重要职责。眼睛底部的视网膜血管特征是多种疾病判断的重要依据。然而,视网膜血管的结构复杂多样,常常导致难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