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研究

来源 :安徽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henfj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的一体化、小型化的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研发和设计还都处在起步阶段,国外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昂贵的设备成本和昂贵的维护费用让国内的船舶厂望而兴叹。另外,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船舶污水排放标准作了大幅度的提高,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已不能完全满足新标准规定的要求。本研究所设计的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是基于对船舶生活污水污染特性的把握以及总结国内外在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的经验上。运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原理、机械结构设计原理以及电气自动控制原理以实现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小型化、自动化。本装置采用活性污泥接触氧化-MBR相结合法作为船舶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其主要分三级实现,第一级污水反应器即曝气柜,污水与经驯养的活性污泥在有氧曝气的情况下充分接触氧化;第二级过渡沉淀柜,污水经第一级处理后溢流进沉淀柜(沉淀的活性污泥可运用气提进曝气柜再次参与生化反应),沉淀柜可为膜柜中生物膜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第三级是MBR膜生物反应,采用间断曝气,一方面可以反应第一级未被完全分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同时可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也可有效的去除氮、磷。通过膜后出水SS也可以克服传统设备因船舶摇摆而不能达标的难题。机械结构设计方面,装置在机械结构上整体可分3大块,第一块:曝气柜的结构、沉淀柜结构和MBR膜柜结构的设计;第二块:曝气泵、抽吸泵、排出泵、紫外杀菌器的选型;第三块:整个装置的排水管道和曝气管道的设计。电气控制方面,主要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装置的自动运行,本研究所设计的装置分3个模式:正常模式、低功耗模式和公海模式,达到不同条件下最佳的运行方式。进行样机装置污水实验,对样机试运行,以模拟船舶生活污水配置的污水作为实验污水,本实验得出以下实验结果:(以下数据均为多组实验的平均值)(1)COD值达标,所配原污水COD平均值为1122mg/l,经处理后COD值降为平均值62mg/l。(2)BOD值达标,所配原污水BOD平均值为732mg/l,经处理后BOD值降为平均值4mg/l。(3)SS值达标,出水无明显悬浮物,所配原污水平均值为:946mg/l,经处理后的平均值为14mg/l。水样PH值合格,大致范围为7.1-7.4。(4)耐热大肠杆菌合格,取紫外灯前后水样送检,紫外灯杀菌前水样大肠杆菌数约为2×105个,经紫外灯管杀菌后耐热大肠杆菌未检出。(5)实验发现曝气量的大小、负荷的变化都会易导致污泥膨胀。实验证明,此套船舶污水处理设备设计方案在技术上是合理可行的,设计的样机对污水处理效果达到IMO排放标准,应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基于丝绸材料的外观、结构、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加工以及装饰性等特点,从材料与设计关系的原理出发,分析其色彩、质感、形态构成等方面的设计表现特征。丝绸所固
说明书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为人们提供有关产品的各项信息,指导用户操作、使用、维修该产品,同时一个好的说明书有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为生产商创造利润并树
转眼间,已是春来到。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总带给人们新的希望,看着外面树上长出的嫩芽,真的有种重生的感觉。当然做人也一要,新的一年的春天就要有新的气象,不能还停留在去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不安腿综合征的患病率、知晓率,为正确诊断和后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不安腿综合征患病率调查,筛选高危人群,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经过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基本完善,走过了西方发达经济体百年的路程。作为中介机构的证
《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和绲合型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已经2012年10月9日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目的分析检查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小儿细菌性肠炎及病毒性肠炎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小儿肠炎患儿128例,患儿均进行了病原微生物培
目的分析冠心病病患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同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之间联系。方法选择我院行冠心病治疗患者100例,依据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将其分成单支组(45例)、双支组(55例),选
农医发[2010]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农村经济)厅(局、委、办):为深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6号),进一步
民事再审事由是当事人在民事判决生效之后进入再审之门的钥匙,也是人民法院在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和既判力之下,确保生效裁判不被轻易推翻而设立的一道门槛。民事再审事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