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层潜入俯角淹没射流的水力特性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anshuan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位列世界首位。在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西南部高山峡谷地区的高水头大单宽水利水电枢纽的建设中,泄洪消能问题往往是整个水利枢纽工程的控制性因素。由于各类消能工均存在弊端,如何经济、环保、高效地解决我国水电资源最为丰富的西南部高山峡谷地区特有的高水头、大单宽水利工程消能防冲问题,仍是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浅表层潜入俯角淹没射流消能型式,并利用理论分析、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消能机理、水力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提出一种基于传统底流水跃消能机理和淹没射流消能机理的浅表层潜入俯角淹没射流消能形式。(2)通过理论推导,推导出计算浅表层潜入俯角淹没射流消能形式消力池末端水深的公式和浅表层潜入俯角淹没射流消能形式消能率的计算公式。(3)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到不同俯角角度、流量大小以及下游水垫塘深度对浅表层潜入俯角淹没射流消能工的影响。(4)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推导出在特定条件下,当俯角大于5°小于25°时滞点位置与俯角的关系式;消力池底部最大压强与俯角的关系式;滞点处近底流速与俯角的关系式。(5)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到在特定的情况下,滞点位置、滞点处动水压强、底板中心线最大临底流速与水面回流纵向最大流速随流量的变化规律,推导出底板中心线最大临底流速与流量以及水面回流纵向最大流速与流量的关系式。(6)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得到脉动强度峰值出现在射流主流边缘位置,滞点所在的冲击区为脉动强度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内流速大小方向极不稳定,出现强烈的紊动。随着流量的增大随整体水垫塘内脉动强度分布规律变化较小,但各点脉动强度均随之递增。(7)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得到当发生自由出流情况时,在水垫塘靠近上游位置脉动强度明显大于发生淹没射流情况。除此之外,在不同水垫塘深度情况下下游水垫塘内脉动强度的分布规律变化不大。
其他文献
氧电极反应包括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和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是不同能量转换和存储体系的重要反应,其反应过程复杂、能垒较高,通常需要
水声数据可视化是人类探索海洋世界的重要手段,在海洋资源探测、海底地貌勘察以及渔业领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GPU等并行处理技术的发展,绘制质量较高的直接体绘制技
分子泵抽速性能对于分子泵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性能改进以及配套的真空系统设计方法完善都极为重要,快速、准确、有效地对分子泵抽速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已经成为真空泵行业
生物医学事件抽取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地从大量生物医学文献中准确定位事件,并以结构化的形式表示,在药物研制、临床辅助诊疗、构建生物医学本体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研究表明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异变有关。本文主要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与红外光谱技术相互结合,通过时域有限差
嵌段聚合物自组装是制备聚合物纳米材料的重要途径,嵌段聚合物发生微观相分离得到丰富的形态,自组装制备的纳米材料广泛的应用在微反应器、催化剂载体、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而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的与学术研究相关的数据,由此,学术大数据应运而生。学者们在学术大数据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却
太赫兹无源成像(Terahertz/THz Passive Imaging)利用太赫兹频段的高穿透性,并收集目标本身辐射的太赫兹波进行成像,能够实现对隐匿物体的成像,并根据成像结果判定隐匿目标的
航天遥感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应用为导向、天地一体化的理念在遥感卫星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遥
随着人工神经网络的快速发展,受生物启发的脉冲神经网络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更具生物真实性的脉冲神经元模型为基本单元构成的脉冲神经网络,应用脉冲序列表示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