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罗汉信仰及图像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a2619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传佛教中,罗汉信仰与弥勒信仰相伴而生。笔者认为,从它的输入到成熟,约经过了几个时期:由作为一般名相的罗汉观念的输入,到群体不具名罗汉崇拜,再到附庸于释迦信仰的佛弟子团体的崇拜,再到单尊具名罗汉崇拜,再到多尊具名罗汉崇拜,最后到具有象征意义的“五百罗汉”崇拜。这种大体上沿着由模糊到明晰、由个别到众多的次序渐进的过程,其实是受罗汉信仰的不断世俗化、功利化支配的。毫无疑问,在8世纪以前的汉传佛教早期,“十六罗汉”崇拜的兴盛才宣告了罗汉信仰发展的基本定型。也正是从那时候起,罗汉信仰的功利化到达巅峰,其后则沿着世俗化的轨迹平稳发展,直到近代始渐衰落。本文即以公元8世纪前的汉传佛教为中心,试图通过两条脉络来展现早期中国罗汉信仰及其图像的历史源流与变革:一、从观念史的角度来追溯罗汉信仰在古代印度及西域地区的发生、发展,进而梳理早期汉传佛教在接受这一信仰之后的历史变迁。在强调了汉传佛教所保持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后,本文着重论述了“十六罗汉”信仰在8世纪前的发展状况,特别是与佛教的现实命运息息相关的“果报”思想如何在功利层面导致了罗汉信仰的世俗化,进而剖析佛教的大乘思想和“末法”观念对罗汉信仰的深刻影响。很显然,这些主要来自佛教内部的影响与变化,正是汉传佛教的自主性导致的。二、从图像史、风格史与鉴藏史的角度来考察早期佛教美术的整体风格流变,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作为罗汉信仰的附属物和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品,罗汉图像如何在佛教系统内部严格遵循教典所赋予的意义,而在造型风格上则保持了较为自由的创作形式。当然,这些讨论有时逸出了8世纪前的时间限定,还可能逸出了汉传佛教美术的范畴。它们在方法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或者通过对画史文献的梳理、分析,来探究中国早期罗汉造像的形式特征;或者通过对贯休《十六罗汉图》各历史传本之流传始末的考证,来揭示以罗汉图为例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在方法和观念上的若干问题。而正是这些内容,才构成了本文的关键部分。
其他文献
基于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营,保障其为用户提供可持续性供电。则需要不断加强对供电管理的力度,严格控制供电营业当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也应与时俱进,相互融合,共用发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本文就在理清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
今年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0周年。这10年,中国发生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励精图治的结果,也是邓小平南方谈话这一思想理论
在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多媒体课堂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小学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广泛使用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都会在教学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只不过这个教学模式存在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在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
语言能力是人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教学语言对实现高效教学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教学语言,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直接
本文所研究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在1980年以后出生的拥有着农村户口,但不再以务农为生的农村人口,这些年轻人更多的选择进入城市从事多种工作,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
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在包装材料和生物医药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聚乳酸的工业化应用并不理想,聚乳酸质硬而脆,熔体强度低,发泡成型困难。纳米纤维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追求更加优质的教育。所以,实施小班化教学日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实现教育公平,深入开
目的分析我院ICU病房中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分离情况、其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特点,增强对该菌的认识,为临床合理应用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