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历史离不开史料,高中生学习历史也必须研习史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历史课程需要培养学生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并指出“史料实证”素养是诸素养达成的必要途径。《中外历史纲要·上》是根据2017年高中历史新课标编写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2019年9月起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投入使用,是今后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历史的必备工具。教科书史料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中编入史料既是“史料实证”素养在教科书中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有效途径。对教科书史料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中学老师有选择地、合理地使用教科书史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升历史解释的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本文以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史料为研究对象,从数量与分布、呈现方式、史料的内容等角度将《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史料与人民版教科书中的史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了统编教科书史料的特点。提出了在培养“史料实证”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下,史料在教学运用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建议。教师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要遵循真实性、典型性、史论结合等原则。既要注意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史料,也要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史料。以问题为导向,注意史料运用的有效性,同时还要利用史料进行价值引领,加强自身阅读,发展专业能力,拓宽教师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并以《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为例,从文字史料与图像史料两个方面,针对教科书中的史料编写了教学设计。